推动乡贤回乡投资,茂名“百会帮百镇”行动有何成效?

南方+

新商圈、新道路、新农村、新公园、新工厂……近年来,得益于全省推出的“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举措,茂名紧抓机遇奋力发展,城市、乡镇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不断提能升级,涌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动力。

其中,茂名紧扣“乡缘”这一纽带,引导一批以乡贤为生力军的商协会企业,联结五湖四海游子,集结各个领域精英人才,大力开展茂名市“百会帮百镇”行动,推动157家商协会与112个镇街结对帮扶,2023年以来全市谋划帮扶项目352个,为家乡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强劲的力量。

   受访者供图

与乡贤开启“双向奔赴”

引进新兴产业澎湃发展动力

一个地区的发展,乡贤群体是不可忽视的“特殊力量”。

去年12月,位于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欣捷安新能源汽车电子BMS生产项目(下称“欣捷安项目”)实现正式量产交付。据悉,该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年产能300万套。项目全部建成、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将成为电白单个产值最高的制造业项目。

如此之大的制造业项目落地电白,是一段政企“双向奔赴”的旅程。2022年,电白区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同年12月,电白区岭门镇乡贤企业家王明旺所创建的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投资40亿元的欣捷安项目正式落地。

推进“百千万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做强产业则是重中之重。

近些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行业也“水涨船高”,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王明旺表示,欣旺达愿意作为铺路石、连接器和口碑源,配合政府引进一批汽车电子链主、头部企业在茂名落户。

乡贤应家乡发展所需回来投资发展,茂名市政府也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在推动产业发展上面充分推动项目迅速、平稳落地。

自欣捷安项目开建以来,茂名市委、市政府主职领导多次赴欣捷安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建设,完善“企业服务官”和“七个一”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专人对接,围绕着欣捷安项目建设始终,由政府提供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一直陪伴左右。

从2022年12月签约,到2023年9月底完成首条生产线试产,再到2023年12月正式开园量产,欣捷安项目刷出了电白制造业发展的新速度。

茂名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欣捷安项目是近年来茂名积极联络乡贤企业返乡投资的一处缩影。近年来,茂名统战部门与工商联抓住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走出去寻缘,举办乡贤恳谈会、联谊会。请进来结缘,通过参观考察,为发展把脉开方,更好地凝聚乡贤为家乡发展献智献力。

去年,在东莞市召开的新能源产业座谈会上,电白区投资促进中心与深圳市普德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达科研(广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亿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乡贤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这是第一批意向入驻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的新能源企业,依托岭门、电城、马踏三镇大量乡贤从事新能源产业的资源基础,致力于整合和打造更加紧密的新能源产业圈。

   受访者供图

多种帮扶激活镇村“潜力板”

让富民兴村项目遍地开花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广阔的乡村一线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阵地。为此,茂名市各级统战部、工商联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各商会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为乡村的产业布局、农民增收项目出谋划策、出资出力,引领村民改变发展观念,兴产业、富镇村。

黑泥塘村房车露营田园观光项目。冯日成 摄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全市产业帮扶项目正加速开展,茂南区总商会副会长单位投资粤西种质创新园项目1.2亿元,帮扶打造鳌头镇“米袋子”、羊角镇“油罐子”、袂花镇“菜篮子”三张名片,培育一镇一品,联农带动三镇农户约1000户,预计可带动增收2600万元。

在产业帮扶的过程中,商企出资出力针对农户“小、散、弱”的发展问题,以打造产业园的方式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东莞市高州商会会长林伯光投资高州市润丰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佛山市顺德区茂名商会在江湖镇投资建设乡村振兴蚕桑产业孵化园,总投资1.59亿元,以种桑工厂化养蚕为引,延伸生态饲料、水产养殖、丝绸加工、食品预加工等相关生产企业落地,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总产值1.73亿元,带动700多户农民增收,每年可纳税约600万元……

打造“乡村微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针对乡村就业岗位少、外出流失人口问题,电白区望夫镇乡贤企业家在家乡成立25家“乡村微工厂”,涉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塑胶制品、日用电子制品等,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农民家门口的“就业第一站”,吸纳1000多名村民就业。

汇恒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苏斯铭 摄

盘活废旧厂房资源激发发展新动能。茂名市山东商会、茂南区新华街道商会“以旧焕新”盘活昔日的茂名市油城牌水泥厂的闲置厂房资源,进行改造升级,总占地面积达16.5万平方米,规划分为三期建设,将于2028年全面竣工,建成一个集粮食加工生产、贸易、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粮油贸易产业园。首期的茂名茂泰粮油加工和交易中心项目已于今年1月份正式投产。

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销售平台,助力优势农产品发展。茂名市直播协会指导帮扶高州市果海食品有限公司构建“企业+农户+电商销售基地”的经营模式,为荔枝、龙眼销售注入新动能,2023年助力荔枝销售超过200万斤。信宜市餐饮行业协会对接镇隆镇,在怀乡鸡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发力。在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签约农户850户,带动农户2200户就业,年生产销售“信宜怀乡鸡”300多万羽。

   受访者供图

培养人才、完善基础设施

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庞大乡贤群体涵盖各行各业,在镇村整体的发展环境下,有着广阔的帮扶施展空间。因此,不少乡贤也通过自身的行业资源、技能所长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打造新的增长点。

开展人才技术帮扶,以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转变。茂南区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欧美泰集团帮扶茂南区9个镇和城南街道建立欧美泰农科驿站,实施政、企、校帮扶乡村发展育人计划,开展产教融合培育,打造“政校企村联动,三扶三训提质”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模式,举办培训30多场次,促进1000多人就业。

在高州市,当地政府部门和统战部门在近年引导商协会在镇街开展“新农人大培育”行动,举办月饼制作培训、粤菜师傅等各类农村技能人才培训。目前,该行动已培养农村致富能手超1万人次。

发挥资源禀赋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茂名市旅游协会根据高州根子镇的特色,因季节不同为当地精心设计旅游线路,组织旅游团参观,2023年以来,协会安排荔园旅游线路十多条、参与旅游经营的企业超200家,游客1万多人次。

发展旅游业还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撑。化州市企业家协会在中垌镇投资建设“化州市中垌镇山口垌文旅•橘香颂振兴”文化旅游精品示范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古驿道、绿道、水果基地、化橘红文化公园、非遗博物馆等旅游业态配套项目。目前项目初期投入1000多万元,已完成部分办公楼建设及15公里道路土地平整,未来将释放中垌镇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

【撰文】苏斯铭 通讯员 张强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