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春州文脉①丨朽木可逢春,阳春这项省级非遗“有料”到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的阳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拥有楹联、粤剧、非遗、民俗等丰富文化资源,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为展示阳春精彩历史文化,南方日报、南方+策划推出“探寻春州文脉系列报道,进一步坚定阳春的文化自信,助推阳春高质量发展。


“根雕是发现自然美又需要创造性的造型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张英祥的工作室内,只见展柜上陈列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质艺术品,墙上还悬挂着几幅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作品全部由树根制作而来。

“化朽木为艺术”。原来,这就是传承发展400余年的阳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春根雕。“阳春根雕很有特点,从生活中取材,可以看出阳春老一辈艺术家的造诣。”阳春市有关负责人介绍,阳春根雕是流传于阳春地区使用天然树根(枯根朽木)作素材,通过构思精雕成艺术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阳春根雕主要特点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讲究变废为宝、无法复制。

根书《惠风和畅》。

根书《招财进宝》。

根书《龙》。

阳春根雕按功能可分为实用根艺、造型根艺和根书三大类。实用根艺、造型根艺是阳春根雕的传统表现形式,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及要求的提高,传统表现形式也不断创新,推出了许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尚产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根书”一艺,其内涵最具阳春根雕之精髓。

常见的实用根艺有茶几(台)、根椅、根凳、几架、灯座、旱烟斗等,可摆设于居室厅堂,或可握在手中让人使用;造型根艺分具象和意象二类,具象类是模拟人物、动物、植物、根画等,意象类作品则利用结构特殊的根材,运用艺术想象力表现哲理寓意;根书以汉字的行草字体为原型,采用根的自然走势进行取舍,讲究不拼不接、一根成字,并保留根中的疤眼、疤痕、肌理、纹理,达到类似书法字体抑扬顿挫、运笔流畅的效果。

根书《寿》。

造型根艺作品。

以阳春根雕技艺制作的精美沙发。

为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好阳春根雕,阳春市成立了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目前会员近300人。该协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已有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设立省级非遗传习所1个、非遗见习场4个。

阳春根雕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英祥在工作。

阳春根雕省级非遗传承人邹基友在工作。

如今,阳春根艺雅石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形成了造型根艺、实用根艺、“根书”等品类,逐渐朝着商品化、市场化转型,成为阳春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阳春市高度重视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将其作为传承阳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阳春市举办了阳春市举行根雕雅石展览暨根雕雅石文化研讨会、根雕雅石大讲堂与文化研讨会等,推动阳春根雕艺术精品登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全世界展示了阳春非遗文化的魅力。

【统筹】杨世华 黄韬炜

【文字】南方+记者 罗天

【图片】植兰裕 严桂利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