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元老级”分会场!20人讲述我与大芬的故事

南方+

没有文博会,就没有大芬油画村的今天。

2004年,深圳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一举成名的盛景,时至今日仍在不少大芬人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作为深圳首届文博会分会场的开创者和举办纪录的保持者,大芬油画村分会场见证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从“一支独秀”到“春色满园”的“崛起传奇”,也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模式培育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圳力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

以文兴村,借助文博会平台,大芬油画村以文化创意力量为发展赋能,创造了“世界油画、中国大芬”的瞩目成就,走出一条高质量产业化发展道路。

20载芳华绽放,奋进春风里的大芬油画村一路拔节生长!

图

在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举办之际,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共同邀请亲历、见证大芬油画村从起步发展,到跨越腾飞,至蜚声国际的20位社会各界人士,讲出“我”与大芬油画村和文博会因缘际会的风云故事,以飨读者。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原文化部首任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

在职时和退休后,我兼任的职务很多,获得的称号也不少,但最在意的是“大芬荣誉村民”这一称号。

2004年我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工作时,拍板决定大芬油画村为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后又陆续给予大芬许多工作上的支持。为此,2006年龙岗区委给我颁发了“大芬荣誉村民”的证书。

20年来,我与大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凡是大芬组织的重要活动,只要有时间我一定参加;大芬人到北京出差办事,也肯定会去探望我。

5年前,我应邀参加大芬油画村30年经典回顾嘉年华活动时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奇迹,大芬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立之年的大芬是深圳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全国文化产业的典型示范。在大芬油画村分会场设立20年之际,我觉得这些话依然很贴切。

画家蒋庆北: 

我是一个东北汉子,也是大芬人。光阴荏苒,物换星移,转眼来到大芬22年了,经历了20届文博会。

我是画家,在这里有我的奋斗,我的辉煌,在这里我圆了自已的艺术之梦,古稀之年再回首,我庆幸自已与大芬的缘分。

当年的大芬土路水坑,街道杂乱,灰土迷朦,是一个地道的客家旧村,今天的大芬环境优雅,井然有序,花草绿植,馨香弥漫,使人流连,是令人向往艺术高地,在此你可以尽情领略凡高的葵花,莫奈的睡莲,蒙娜丽莎的微笑,绘画的美妙与惬意。

……,流年已伴大芬度,更喜今日艳阳娇!

画家李铁香:

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上千人画《蒙娜丽莎》,那一幅长43米、高7米的《蒙娜丽莎》巨幅画像,是用999块油画拼成的,场面非常震撼,看到成品后我像个孩子一样激动。

一晃二十年了,一进大芬还弥漫着浓浓的松解油味道,0.4平方公里的地方,画廊密集地汇聚,口音不同口味不同的画家还是精神头十足。

第二十届文博会盛况空前,我依然像孩子一样“翘首企昐”顶级美术界大咖、专家的到来,看他们精彩大作、听他们为大芬把诊号脉......

TNT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冯健梅:

文博会20年,是我从美术小白成长为国际当代艺术机构创立者的20年。

1998年,从我作为黄江先生的临时翻译,第一次踏上这个没有路灯的深圳关外小村庄开始,我便与大芬结缘到如今。

自2004年大芬分会场成功举办,大芬把菜市场改造成油画交易广场,把田地改成活动广场,喊出“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的响亮口号后,时至今日的大芬,已跃升为世界知名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26年来,我见证了大芬跨越发展到蜚声国际。未来,我将与大芬共生长、与大芬共美好。

画家唐雪峰:

我是非常幸运的。2003年,我作为江西一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满怀豪情地来到了大芬油画村。

那年,布吉镇政府已经改造了大芬村的村容村貌,大芬变得整洁漂亮起来,达芬奇雕像也树立在了街头,大芬初具浪漫的文艺气息。2004年,是大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首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在这里开幕,恰逢其时,我赶上了。

开幕那天,这里举行了“千人油画”创作表演,上千名画家、艺术家现场集体创作,很幸运,我是其中的一员,拿到了我到大芬的第一个纪念证书。

大芬原村民洪恒威: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芬原村民,还是一名村干部。

为了筹办第一届文博会,更好地服务发展大芬文化产业,当年大芬要全面规划改造,却遭到村民们的一致反对,我和其他村干部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最终说服村民主动配合、拆掉了老房子。

20年来,我见证了大芬分会场的成长历程,大芬已脱胎换骨,享誉世界。20年来,大芬村民早已步入小康,我也进入中年。

作为大芬文博会从“零”到“二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无比自豪,由衷祝福大芬越来越好。

画廊经营者于丽华: 

十多年前,赋闲在家的我,来到大芬开了家小画廊。

由于缺少商业和美术两个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加紧补短板,经过不断磨砺、积累,今年文博会,我的画廊有幸成为大芬分会场活动的一部分、成为文博会的真正参与者,将以前可望不可及的作品请到我的画廊做展览,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自豪。

从小画廊到一定规模的画廊,从商业到原创,我走得很慢,但一直不断在成长着。当文化重回舞台的中央,我相信深圳文化、大芬文化,以及每个小小的艺术空间,一定会应运而飞、大放异彩。

大芬美术馆馆员邓力:

2017年我还没来深圳工作,就已经知道深圳文博会,专程从广州赶到深圳会展中心来参观。当时,艺术、文化、科技的展示琳琅满目、缤彩纷呈,让我眼界大开,耳目一新。

2018年,我有幸来到大芬美术馆工作,此后参与了六届大芬分会场的筹备工作,切实感受到大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2024年,“老大哥”大芬分会场正以全新的姿态献礼深圳文博会。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相信,未来的大芬依然是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始终闪耀光芒,继续书写文化产业新的奇迹。

一个会造飞机的画家陈剑华:

我是一名会造飞机的画家,从大芬分会场成立以来,我亲眼目睹了它的成长与蜕变。

大芬分会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追梦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梦想展示机会。每当文博会来临,我的画作和飞机作品都会在大芬展出,获得关注和认可。在这个平台上,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交流思想,碰撞灵感,我的飞行梦想也在这些交流中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

这里汇聚了无数热爱艺术、追求梦想的人,我们共同见证了大芬分会场二十年的风华正茂。未来,我将继续怀揣着我的画作和飞行梦想,为这片热土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活力。

大芬国际艺术部落策展人王晓昕:

文博会分会场活动,已成为大芬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都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的盛宴。

作为大芬国际艺术部落的馆长,我有幸深度参与这场文化盛宴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我与团队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参展,为游客策划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展览。每一年的文博会,都是我们与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共同创造的奇迹。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温度,也收获了无数的友情和感动。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学生王坤:

2004年,大芬油画村朝气蓬勃,作为首届深圳文博会第一分会场亮相于大众视野。放眼望去,热情的鼓点携着热烈持久前来,登上开幕式的舞台,穿梭于千人绘画活动中。

在此后的时光中,大芬的鼓点越来越有力量,见证着大芬一路成长、成为闪亮的深圳名片。

作为一个深圳的艺术追梦者,我相信,20届的文博会带着新时代的热情、传统的艺术热忱,鼓舞着深圳每个艺术追梦者,随着鼓点的号召,这些艺术追梦者将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走向更广大的艺术之途。

亦创艺艺术中心主理人邵嘉媚:

大芬的每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艺术市场环境。为了避免自己艺术的"庸俗化",我们既需要应对艺术生存的压力,也需要面对社会期望的束缚。

这样的挑战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学习和成长。在追梦途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大芬,艺术市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会对正在成长或已经成长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画家、艺术经纪人黎洪波:

2004年,我辞去公办学校美术教师的公职后,来到大芬,参加了首届大芬文博会。

当时的展场,是由迁走大芬菜市场改建而成,我的展位不大,只挂大小六张作品,在几乎清一色的传统油画展场中,我的当代艺本作品,显得很“抢眼”。我还“截住”了一支美协领导带队的队伍,领着他们从一巷主展馆来到七巷农民房,到我的工作室看当代艺术展览……

再回首,首届文博会故事还有很多。20年来,我这个个体,也因大芬和文博会带来的星星之火,与艺术共同成长,燎原至今。

大芬联盟创始人栾立银:

20年前,文博会分会场模式被称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创举,和主展馆相比,分会场是真正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从首届开始,文博会开始“试水”分会场机制,大芬人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届全市唯一分会场在这里应运而生。

首届大芬分会场期间,大芬油墨飘香,中央领导来了、国际买家来了、各地政府代表团来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也来了,千名画师、画家现场创作油画的盛景更是蔚为壮观。

我有幸受邀参与首届大芬分会场开幕式,作为一个大芬的美术从业者“我骄傲、我自豪”。

潮流艺术家、创意设计师周奇:

从2003年美院毕业,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踏入大芬村,创办芬雅特艺术工作室,到2004年亲眼见证大芬分会场艺术与商业完美交融的盛况,再到2019年联合创办雅今文化集团……大芬和每一届文博会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十年来,我不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试验、创作,运用绘画、视觉艺术、综合材质、多媒体、声光电科技设计等多种表现方式,创造着属于我的当代艺术。未来,我将和大芬共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名热爱艺术的大学生李沁雯:

我是2004年在深圳出生的,与深圳文博会同岁。

很小的时候我就去大芬玩,那里五彩斑斓,总有一群热爱艺术的人在画画。上小学后再去大芬,发现那儿已建起一座美术馆,又大又漂亮。上完了初中又上高中,课程越来越多了,但只要有空,我还是喜欢往大芬跑,那里有我喜欢的画,还有可以发呆的安静角落。

20年来,我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无不感受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也见证着小村子的点滴变化。未来,我还是大芬最忠实的粉丝,因为它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墨色间艺术空间创始人蔡楚升:   

光阴似水、日月如梭,2004年大芬分会场千人画油画盛宴,缔造了世界第一油画村——

大芬油画村,那盛大的景象犹如发生在昨天。

今年,大芬分会场迎来20周岁“生日”,犹如20年前栽种的一粒种子,破土发芽后拔节生长,一转眼便已风华正茂,收获年龄的同时,也收获斐然成果。

感谢深圳市政府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为我们艺术家创造展示作品的机会,也希望文博会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张婷莉:

十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了深圳,机缘巧合下,获得了在大芬管理办实习的机会。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热爱艺术并为之努力的艺术家。我曾在画廊中与画家们交流心得,欣赏他们的作品;也曾在街头巷尾与当地居民闲聊,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文化。

今年是我参与大芬分会场筹备工作的第12个年头。每一届大芬分会场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亮点,展示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趋势。

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大芬将继续闪耀着璀璨的文化光芒,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智民实验学校四(2)班吴诺怡:

第一次踏入大芬,是我七岁的那年夏天。

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大芬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画家们在户外作画,孩子们围坐在画架旁观看。我被一个正在画夕阳的老画家吸引,他的每一笔似乎都在与太阳对话。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色彩流淌的声音,心中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

从那以后,每年的文博会,我都会如约而至。

现在,我也开始学画画三年了,每次站在画架前,心中都会涌起对那位老画家的感激,是他在那个夏日打开了我对艺术的大门。

资深摄影师冼余汉:  

图

图

时间:2004年11月17日上午

地点:大芬油画村

天气: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主题: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开幕式

氛围:彩球飘舞,锣鼓喧天

任务:拍照

机位:开幕式广场、村口村道、楼顶


撰文:梅云霞

策划:漆杰

统筹:张莉敏 张可 周媛

图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