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鸟鸣婉转,路旁花团锦簇,颇具水乡特色,目光所及,亭台长廊,小桥流水。在乌石镇岭下新村,一面显眼且复古的红砖墙上,印着“碧野银沙,活力新会”的字样,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作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岭下新村抢抓机遇,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子,打造富民强村新高地,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和美乡村产业势头好
“环境大变样,越来越美了!以前村里道路又窄又烂,很多都是沙地,现在变成了沥青路,道路变干净了,通行也顺畅了。以前的荒芜土坡也变成了公园……”谈起家乡的变化,这个“五一”假期带着家人回村探亲的陈先生忍不住感慨。
陈先生口中的“大变样”,正是岭下新村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系列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岭下村位于乌石镇北部,属于革命老区村,距离乌石港7公里,下辖有岭下、新村等2个自然村,全村户籍人口1959人。该村先后被评为“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湛江市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村”“湛江市卫生村”等荣誉。
“如今岭下新村能够换新貌,全靠村民大家一起建设,乡贤们出钱又出力。”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用鹏说道。近年来,岭下新村依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党建促振兴,凝聚力和执行力较强。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群众思想进步,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外出乡贤凝心聚力,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村庄,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铺设了宽敞的硬底化村巷,建起了村文化广场、标准化篮球场、文化活动室、农村超市、健身休闲场所、革命牌坊、德政坊广场、福田绿地、鼎新公园等公共设施,村庄发生了蝶变,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吸引更多乡贤回家乡发展,村内建设了乡贤服务中心。
村里变美,产业也跟上步伐。陈用鹏向笔者介绍,岭下新村有“三宝”——花生、番薯、蒜头。该村拥有黑黏土耕地400亩、沙质耕地900多亩,非常适合种植花生、番薯、蒜头、沙参等。
发展种植业,土地是基础。自2021年以来,岭下新村大力开展土地回收整合工作,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突破集体经济“零收入”困局,构建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发展格局为愿景。岭下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共同推动500亩撂荒地的流转,引进公司建设“新会一号”高油酸花生产业园示范基地,示范种植品质更优、产量更大、保质期更长的花生品种。据介绍,高油酸花生不仅具有抗氧化、耐储藏、产品货架期长等优点,而且营养保健价值高,长期食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市场反应,国内高油酸花生产业化势头迅猛,近年来呈替代普通花生之势。
除了发展花生产业,岭下新村创建了“银沙蜜薯”品牌。“我们经过大量的考察和对比,发现红薯十分适宜在沙地环境生长,这与我们沙质耕地土壤环境不谋而合,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乡贤带领村民种植红薯。”陈用鹏介绍说。蜜薯需要向外销售,要想办法走出一条产品差异化道路,让订单主动找上门来才是解决销路的关键所在。于是鼎新会中餐馆在每张餐桌上赠送一碟“银沙蜜薯”让游客们品尝,用品质打动游客。通过不断的努力推广与过硬的品质,“银沙蜜薯”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游客们基本上都会购买几箱送给亲朋好友。
乡村文旅释放活力
“五一”假期,车站、机场、码头,人流、车流、物流,川流不息。据统计,全国乡村旅游数据监测中心显示,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72亿,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8.1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为8.9%和12.3%。
在岭下新村,乡村旅游同样一片火爆的景象。游客们住民宿、吃海鲜、拍日落、逛沙滩、赶鱼获,吃得好、住得久、玩得欢……岭下新村借着“百千万工程”东风,乘势而上,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在乡村文旅赋能的新赛道上焕发新动能,以“乌石北片滨海走廊”为主题,打造集文化体验、创意旅游、亲子娱乐和田园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乡村。现建有鼎新会中餐馆、旧里雨巷民宿、鼎新超市、烧烤场、集体停车场、老人居家服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等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链,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年营业额约3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去年7月,岭下新村水上乐园作为雷州首个乡村水上乐园正式开放,建成了一个含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项目的水上乐园。投入使用后,乐园将每天定时段开放,可供中小学生游泳培训,让学生掌握“学游泳、防溺水、懂救生”的技能。随着天气气温不断地升高,水上乐园的经营也不断火热。“在水上乐园还有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不仅能发展村级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还能吸引更多周边群众慕名而来,争取把岭下新村打造成一个新的网红打卡旅游胜地。”陈用鹏说。
经过走访发现,为游客的出行增添了可视性、舒适性、安全性,村内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村内主干道全部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美化照明路灯。陈用鹏告诉笔者,下一步,岭下新村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建设集游泳基地、彩虹跑道、民宿、烧烤区、儿童乐园、饮食街、停车场的一体化综合休闲场所,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胜地,进一步树立“碧野银沙,活力新会”的乡村品牌,全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并深化与周边乡村的合作,构建乡村旅游联盟。通过共享资源、互通有无、联合推广等方式,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将积极与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撰文】陈文
通讯员 杨碧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