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GINA更新指南发布—咳嗽变异性哮喘诊疗(CVA)纳入关键更新内容

钟南山
+订阅

  

  

  在本月的世界哮喘日,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发布了其2024年的更新版,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首次被纳入重点更新内容,引用4篇参考文献中有3篇来自中国赖克方团队发表的研究结果,为该版指南更新添加了更多来自中国的循证证据。既往GINA指南较少关注哮喘咳嗽,甚至在诊断标准中特别提及成人单独的咳嗽症状较少可能是源于哮喘。本次更新表明GINA专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的重视,及对中国CVA研究成果的认可。GINA推广委员会主席 Arzu Yorgancioglu教授表示,CVA在部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非常普遍,关于此次GINA中CVA部分的更新,中国的专家给到了全球很多建议。来自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赖克方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进行了二十余年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系统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显著提高了国内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

  前GINA主席、南非开普敦大学Eric Batemen教授与赖克方教授团队就哮喘咳嗽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1

  CVA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与诊断挑战

  本次更新汇聚16大更新要点,涉及哮喘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多个方面的内容,更是在本次指南中首次提及了哮喘的咳嗽表型,对CVA及咳嗽优势型哮喘(CPA)进行了阐述,对加强全球哮喘咳嗽的认识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VA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我国慢性咳嗽的32.6%。中国非典型哮喘(Atypical Asthma in China,APAC)研究发现,与典型哮喘(Classic Asthma,CA)相比,CVA女性比例高、咽部症状常见、咳嗽敏感性更高。赖克方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大多数CVA患者的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FeNO水平均显著增高,与哮喘有着相似的气道炎症。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关键方法,但在很多中小医院没有开展这方面的检查,使得CVA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赖克方团队总结慢性咳嗽数据库发现CVA总的夜间咳嗽发生率为70%,显著高于其它病因组,单纯夜间咳嗽可作为CVA临床诊断的预测因子。CVA患者常常合并鼻炎或鼻部症状(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合并鼻炎的比例为43.3%。

  2

  CVA与哮喘咳嗽的评估与治疗

  在治疗方面,鉴于CVA具有与典型哮喘类似的病理生理特性,2021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CVA的治疗原则同典型哮喘,应选择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作为一线治疗。需要指出的是,既往抗哮喘治疗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多为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控制水平,而不是咳嗽症状的改善。因此,各种抗哮喘治疗药物对哮喘咳嗽的作用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的证据。赖克方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根据临床特征、治疗反应与转录组学特征可以将CVA分为三种类型。有少数患者采用规范的抗哮喘治疗后咳嗽症状仍不能改善,其发病机制如咳嗽高敏感性的作用与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除了气道炎症外,对于咳嗽型哮喘患者,还需注意评估患者的环境暴露因素、咳嗽相关并发症与咳嗽敏感性等。

  3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展与推广

  赖克方教授与团队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先后进行了三次修订。每次更新都在推动CVA治疗方法的进步。例如,2015年的指南更新调整了CVA的PEF日间变异率标准,从>20%修改为>10%,并强调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作为一个重要诊断标准,而非单纯的支气管舒张剂反应性。同时提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和FeNO增高有助于CVA的诊断。

  “中国咳嗽诊治指南不是欧美指南的翻版,而是一部符合我们国人自己临床特点的指南。”赖克方教授介绍,《指南》制定后,在全国与地方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网络继续教育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特别是通过中国咳嗽联盟连续几年举办了“中国咳嗽指南推广万里行”全国巡讲,组织全国200多位呼吸领域知名专家在全国进行了100多场的宣讲活动,受到了业内同行的热烈欢迎与称赞。随着指南的制订和推广普及,临床医生对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逐渐了解,各级医院的慢性咳嗽诊疗日益规范化,国内咳嗽诊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但基层的咳嗽诊治规范建设仍需加强。

  总   结

  赖克方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CVA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化。通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和国际合作,为哮喘咳嗽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GINA指南此次更新进一步为全球哮喘咳嗽和CVA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将中国哮喘咳嗽的研究推向国际舞台。赖克方教授相信,在全国呼吸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哮喘咳嗽的诊治水平与研究水平一定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Lai K, Chen R, Lin J, Huang K, Shen H, Kong L,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 Chest 2013, 143(3): 613-620.

  2. Zhou J, Yi F, Wu F, Xu P, Chen M, Shen H,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sthma phenotypes associated with cough: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in China. Respir Res 2022, 23(1).

  3. Lai K, Zhan W, Wu F, Zhang Y, Lin L, Li W, et al. Clinical and Inflamm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APAC Cough Variant Asthma Cohort. Front Med (Lausanne) 2022, 8.

  4. Zhan W, Wu F, Zhang Y, Lin L, Li W, Luo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ough-variant asthma phenotypes based on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 dat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3, 152(3): 622-632.

  5. Lai K, Satia I, Song WJ, Wang G, Niimi A, Pattemore P, et al. Cough and cough hypersensitivity as treatable traits of asthma. Lancet Respir Med. 2023 Jul;11(7):650-662.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