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无废城市”,江门绿邑志愿服务在行动

南方+ 记者

近日,第二届江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在分类集市活动上,蓬江区绿邑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精心策划了8个集市摊位,通过手工DIY、拼图游戏、知识问答等,向市民朋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分类集市上,“厨余去哪里”摊位人头攒动,通过堆肥演示和种子门票兑换,向市民科普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及如何将日常的厨余垃圾转化为滋养植物的肥料。

这些资源化利用场景就在身边。在东湖公园,绿邑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团队采用自然农法和可持续技术,将厨余转化为土壤改良的堆肥,并建造蚯蚓塔加速这一过程。通过种植本土蔬菜,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

为倡导绿色低碳,绿邑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还引导市民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鼓励家庭厨余减量和堆肥,从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厨余去哪里”摊位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居民社区也提供了践行绿色低碳、减缓气候变化的可借鉴模式。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其他集市摊位也十分热闹。“垃圾分类拼拼拼”摊位邀请市民参与拼图游戏,在乐趣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恐怖箱”游戏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探索厨余垃圾的去向,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放青松工作坊”摊位让市民利用自然废弃物和苔藓制作微景观植物,体验自然与环保的和谐共生;“废弃物创变工作坊”通过利用废弃物制作环保手工艺术品。

这些活动让市民在手工DIY过程中,感受到绿色生活的美好,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做好垃圾分类,绿邑在行动。绿邑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无废”的理念,致力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该中心通过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引导公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倡导资源化利用,携手各方力量,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从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当‘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宣传者、践行者,共建绿美江门。”绿邑志愿服务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编辑 梁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