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学院:20岁,正青春

广东教育头条
2024-05-18 07:00
+订阅

教育改革发展史中,民办大学是一支年轻而重要的力量。

南海之滨,浪潮涌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珠海科技学院(下称“珠科”)敏锐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勇开风气之先,在南粤大地上率先创办民办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5月18日,珠科迎来建校20周年。

回望来时路,这所年轻大学乘势而上、向实而行,从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到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完成转设更名,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民办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案例。

珠海科技学院。学校供图

如今,珠科先后培养的10万余名毕业生,有86%扎根广东各行各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勇立潮头,奋楫扬帆。站在新起点,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地方发展所需,将聚焦服务发展,聚力内涵建设,探索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立足地方所需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日,珠科正紧锣密鼓地打造新的校园“打卡点”——校史馆,将全方位梳理和展示珠科的办学历程和成果。

回溯校史,这所“00后”大学在创办之初有一段探索调整时期:

2002年,吉林大学将该校的软件学院落地珠海;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文件实施,吉林大学决定调整珠海校区发展布局,试办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于一年后获批成立;2005年,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正式签约,要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办成“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2005年11月,吉林大学和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举行合作办学签字仪式。

彼时,尽管校园规模、教学质量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抢抓机遇、主动求变、科学谋划,稳扎稳打地奠定了办学基础——

2005年,启动建设新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并链接校外优质资源打造实习基地,大幅提升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条件;

2009年,邀请国内多位两院院士、知名高等教育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为学校发展提供高智支撑;

2011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教学迎来新起点;

2013年起,先后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2015年,所有专业获批可在广东省普通高校第二批本科A类录取批次招生;

2016年,变更为非营利性的纯公益学校;

2021年,实现从合作办学到独立民办学校的转型,更名珠海科技学院,并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至此,珠科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收获更广泛的社会认可。目前,学校位居软科中国大学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二、连续四年名列广东第一,已连续三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以及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办学规模、质量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生源质量的变化也可见一斑。转设后,珠科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分均高于本科控制线50分以上。

转设更名后,珠海科技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名字、身份变了,但初心使命如一。对于珠科而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学校坚定的发展路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是学校的办学使命。

“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办学特色和优势,推动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应用型大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珠科党委书记廖立国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足珠海、服务广东,将进一步结合地方发展需求,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养和输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学科专业布局契合地方发展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珠科新增智能制造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康复治疗学专业。

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与广东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高度契合。比如,珠海乃至广东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精益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当前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极大,就业前景广阔,珠科考虑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正是基于此。

学科建设是大学改革发展的“龙头”。一直以来,珠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实现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转型发展、行业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早在2010年,学校就明确要按照“产业决定就业,就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产业”原则,重点布局与国家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特别是与珠三角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用人趋势相符的学科专业。

近几年,学校强调“以学科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紧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培育打造工业软件与集成电路、大健康与老年康养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同时加强新工科建设,重点扶持生物制药、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珠海科技学院校园。

“我们正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一流专业,培养更多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把学校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珠科校长刘鸣说。

截至目前,珠科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3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并获评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入选的6所高校中唯一民办高校。

舞动龙头,带动龙身。学科建设是珠科驶入发展高速路的“通行密码”,并助力学校拓展布局老龄事业新赛道。

去年,珠科老年大学揭牌成立,并获批成为首批老年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这是学校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担当,也是学科体系健全的重要体现。

2023年6月,珠海科技学院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这背后,珠科从2017年成立健康学院、设置全国首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到2022年投入3000万元建设大健康产业学院和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2023年作为省内唯一民办高校成功申报首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坚持先行谋划、长期探索,打造了制药工程、中药学、药物制剂等一批高度契合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需求的专业,能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大学建成后,珠科将以“医、康、养、学、研、游”为办学宗旨,开展中西医结合等医疗卫生服务和音乐、体育、绘画等老年教育服务。在此过程中,珠科还将整合健康、药学与食品、体育、音乐、美术等11个二级学院资源,开发老年教育课程和教材,同步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今年校庆之际,珠科举办首届岭南英歌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邀请高校体育教师、民间英歌团队等参加,一同开展研讨、举行展演,带来了极具岭南特色的文化盛宴,为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了浸润式环境。

大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近年来,珠科尤为重视文化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打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2023年1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由中共珠海市金湾区委宣传部、珠海科技学院出品的原创大型交响叙事套曲《你从那里走来》已于10月出版发行。

创作推出大型交响叙事套曲《你从那里走来》,是目前全国唯一出自民办高校的红色主题大型音乐作品,已于去年10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文化演出,合唱团连续两年在全国第五、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专业组一等奖,是近年来省内高校中唯一连续入围全国展演专业组的团队;

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全国非遗技艺,由学生演绎的二十四节令鼓、舞龙舞狮、英歌舞等节目还在校园内巡演;

邀请中央芭蕾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国家京剧院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团队到学校开展交流……

2024年3月,珠海科技学院举办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学生表演英歌舞。

在硬件方面,珠科同样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支持。

去年,学校投入4.5亿元建设的国学院正式落成,项目规划用地达9.6万平方米,并将园区内的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楼、国医馆、禅茶室等作为学校教学和实习实训场所,服务本科教育教学。

学校日前召开国学园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会上透露,将发挥园区各项功能,建设专业实验室,提升园区产学研和产教融合的能力,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实践实训平台,提供专业指引和培训。

未来,珠科还将把国学院打造为传统文化交流展厅和实验基地,通过组织国学体验活动、聘请专家开展系列国学讲座、开设国学课程等,营造高雅深远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沉浸式、多维度体验和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院。

20岁,正青春。

奋进故事还在继续,将持续激活学校发展的澎湃动力,激励一代代珠科人步履不停、勇毅前行,加快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采写】 姚昱旸 郑润真 汤义和 陈宇 林志扬 林悦 郑薇

编辑 钟展锋 张志超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