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校”联动!探索校园心理健康工作“惠州模式”

惠州头条

5月16日,“医-校”联动试点启动会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举行。惠州首次提出并试点“医-校”联动模式,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当天,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与市实验中学、市第五中学、市德威学校签订为期一年的心理服务共建协议,以这三所学校为试点,探索“医-校”联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具体举措包括组建点对点心理服务工作组、健全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处理校园心理问题、建立健全休复学机制等。

签订协议。

签订协议。

记者在会上获悉,为推进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前,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联合印发《惠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医-校”联动试点方案》,明确我市以“六个一”为工作重点,探索建立“医-校”联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转介绿色通道。

启动会上,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晓慧介绍,市二院是惠州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分为菱湖院区和红花湖院区,其中新启用的红花湖院区以服务失眠、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正常人群的心理咨询、体检、中医康复为主。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通过“医-校”联动,将依托专业的力量,加强与学校的对接、畅通转诊机制,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

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晓慧介绍医院概况。

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晓慧介绍医院概况。

本次“医-校”联动首批试点学校涵盖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钟惠玲表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希望试点学校强化联动意识,落实联动内容,取得联动效果,实现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降低学生自伤自杀风险,为平安惠州、健康惠州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市卫生健康局邹晓东副处长表示,我市自2019年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体现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如市项目办的“护心行动—校园行”“惠民护心工程”“心理健康宣传月”等,团市委的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青苗护航站等,持续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资源广泛惠及儿童青少年群体和学校。此次“医-校”联动,是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全新探索,希望以试点为契机,提炼可推广的经验方法,未来覆盖到更多领域。

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区教育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启动会。

校园心理健康服务“六个一”

1、心理教师咨询技术督导每月1次,以团体形式开展,提升心理老师心理服务专业技术能力。

2、班主任培训每学期1次,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家校合作等内容进行普及和培训。

3、家庭教育讲座每学期1次,采取周末沙龙、线上宣教平台等形式,向全市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学生心理科普每学期1次,结合新生第一课、考前解压等主题,向全市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驻点心理咨询每月1次,选派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到学校驻点,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义诊等工作。

6、试点工作评价分析1次,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量指标、实效指标、效果指标等形成评价分析报告。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