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城投投资、中交信科等单位承建的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首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明珠湾智慧城市项目”)顺利竣工验收,标志着广州南沙明珠湾灵山岛尖形成统一的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和智慧出行服务,全面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用“新城建”释放城市新活力。
广州市是全国“新城建”首批试点城市,明珠湾智慧城市项目是广州市“新城建”重点示范项目。从2023年3月开始,在明珠湾灵山岛尖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采用北斗时空技术、5G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和手段,建设数字云网基础设施、集成化数智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数字孪生应用、车路协同应用、城市监测调度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服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等设施和平台应用,完善明珠湾灵山岛尖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并推进智慧应用场景落地。
“北斗时空”构建灵山岛尖智慧大脑
“大到灵山岛尖的建筑、路网,小至路上车辆、地下管线,在明珠湾智慧城市平台几乎都能找到,我们把真实的城市世界搬进了数字空间,也就是给灵山岛尖安装了一个‘数字大脑’。”项目总承包部负责人何锦明说。
项目建设全面贯彻“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州特质”设计理念,运用了中交集团基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研制的北斗时空智慧城市数据底座,为明珠湾智慧城市提供时空基准服务。北斗时空智慧城市数据底座,融合了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城市脉搏等核心功能的同时,也将城市治理和城市运营的流程植入其中,对明珠湾建设、城市投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治理事件、城市路口流量、城市交通监测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数据视图,实时监测城市动态,全流程处置城市事件,更好汇聚了明珠湾城市全空间、全要素、全过程的动静态数据,打破数据壁垒,赋能明珠湾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孪生搭建灵山岛尖三维空间底座
城市建筑鳞次栉比、道路交织成网、河涌纵横交错、四季自由漫游……只需轻点鼠标、轻敲键盘,就可以在数字世界领略灵山岛尖的活力与魅力。
这种“所见即所得”,在数字世界实现“平地起高楼”,就是数字孪生技术成果。
为了让城市管理“可视化”,数字孪生支撑平台对灵山岛尖进行坐标转换,将BIM模型、倾斜摄影、点云等数据与其他城市空间数据统一到一个坐标系,生成三维仿真场景。把真实城市搬进数字网络空间,为灵山岛尖“复刻”一个呈现实时运行的数字“孪生兄弟”,高逼真、全方位、可视化还原灵山岛尖各场景,将城市道路设施、市政设施、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车辆等信息数字化,给出行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智慧出行服务,给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全路段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的智慧信息。
平台融合汇聚了车端和路端的感知设备,通过端云融合的平台架构,进行物联数据采集,并依托云平台能力,构建了一套“事件感知-大屏自动告警-工单派发”的全流程城市治理事件处置,识别了涉及人、车、路、设备等多方面事件,秒级感应道路损坏、道路积水、交通事故、社会治安、设备故障等城市事件,实时记录证据链条,形成城市治理事件的闭环管理,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赋能灵山岛尖运营管理精细化。
数字赋能城市交通走向“智行”
来到灵山岛尖智慧公交候车亭,只需在候车亭触摸屏或手机APP端下单,3分钟左右,一辆无人驾驶车便打着“双闪”停在路边,只需上车并按指示佩戴好安全带关好车门,这辆L4无人驾驶车辆便能驶往用户指定的目的地,在高效率出行的同时,无人驾驶车辆还能规范行驶、自动识别路障、避让行车、预判特殊交通事件、道路事件预警、完成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统计等。这一场景在灵山岛尖已基本实现,并对用户开放体验。
这个场景实现的基础,都基于明珠湾智慧城市项目的车路协同系统。
项目团队在道路上安装106杆多功能智慧灯杆,不仅点亮了城市道路,更是依托全方位感知系统和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化身“城市哨兵”,高效完成数字集成处理,实现路口的全场景覆盖。岛内4座智慧公交候车亭化身数据集成处理的信息化堡垒,为市民提供可触摸的智慧出行服务。
“通过车路协同V2X感知系统,可以感知内部状态、外部环境、人车信息、行为信息等,使基础设施的信息源为边缘云及其他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中交信科项目负责人钱道庆说道。明珠湾智慧城市项目以感知设备为“五官”,通信传输网络为“神经”,将“人、车、路、网、云”五大要素紧密连接,集成和汇聚灵山岛尖的城市运行信息和综合态势信息,实现基于全程全量车流数据的实时交通治理与优化管理,大幅度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整体水平,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同时,以智慧交通大脑等技术平台,实时复刻交通信息,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畅程度、管理水平和突发应急调度精准度、高效性。
南方+记者 任燚
通讯员 王梓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