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 绿色循环产业项目落地!广宁竹产业打开发展新局面

广宁发布
+订阅

“以竹代塑”的企业生产车间

是如何运作的

青皮竹粉含量高达30%的

竹塑原材料

状态、颜色是怎样的

关于竹子的文化展馆

又有哪些惊喜

……

一起走进

竹子传统加工生产示范基地

探索广宁“以竹代塑”新思路

发现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新成效

在广东美好生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标准的生产车间内

智能化机械臂灵活挥舞

产品迅速组装成型

并能根据刀叉、餐托等产品的

各类生产需求进行精准调控

与以往传统的蛋糕配套餐具不同

该公司的蛋糕刀叉配套餐具

是以青皮竹粉占比25%-30%的

竹塑粒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更具环保特性

这些“以竹代塑”的

广宁青皮竹品牌产品

将替代全塑产品

预计未来可实现

竹子生物降解材料餐具制备

年产量约1万吨

广宁美好生活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杨诗坤

我们已经完成了试投产,进入到产品检测当中。在这期间,我们继续完善供应体系,抓好时间节点进入下一步工作。

广宁竹文化展馆

陈列着竹根雕、竹工艺品、竹编织等

传统竹艺制品

还展出了广宁竹文化历史

竹产业发展历程等内容版块

讲述着广宁深厚的竹文化“老故事”

也生动展现了

“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新样板

当前,广宁县竹子传统加工

示范基地通过“以竹代塑”

全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创新

示范带动全县竹子传统加工产业

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升级

演绎着广宁竹子

加工高新技术推广、竹林资源合理利用、

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广宁是“中国竹子之乡”

有着2000多年竹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现已逐渐打造出

全竹种植、生产、研发、销售、

储运以及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广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结合“三区一基地”规划建设,推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林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达到生态和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

坚持“全竹利用”

将竹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

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新示范园区(江积竹产业园)首期建设面积约500亩,土地平整工程已基本完成,道路配套工程完成93%,二期道路和土方平整已完成总工程量22%。

推动竹加工产业升级改造

目前,广宁县竹加工企业共377家,从事初加工290家,占比约77%。竹子初加工企业通过升级改造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亩均竹林产值由2022年0.3万元提高至约0.4万元,竹产业总产值由2022年的33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40亿元。

为推动完善“原材料—加工—出口”一体化产业服务模式,广宁县竹木出口检疫熏蒸中心揭牌,竹子初加工服务基地动工,将有效解决竹子加工出口企业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并助推竹子传统产业机械化、数字化升级。

逐步开展竹笋加工扩产

广宁县2023年已成功申报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了竹笋种植基地、竹笋加工厂,并引入了一批竹笋预制菜生产加工设备,项目已完成建设,竹笋加工产品日产量可达到3吨,年产量约2000吨,总产值约1500万元。

深耕竹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

2023年肇庆市广宁县成功举办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广宁-天河投资环境推介会,不断扩大招商渠道。2023年新招引竹产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额约18.66亿元,在谈竹产业项目6个。

加快竹产业创新突破和技术转化

强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等竹材研发团队开展合作,开展“以竹代塑”业务,生产高填充量竹纤维板材,大量减少塑胶在传统木塑板材中的使用,每月产量可达400吨。

科技赋能扩量提质

为竹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以竹林资源培育为抓手提高竹资源的利用效率

80亩竹种质资源基地完成建设,引进和收集珍稀珍贵竹种82种以及春砂仁、竹荪、灵芝等林下经济作物,正在谋划扩大种植基地面积并对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提质增效,建设竹种质资源库。

推动林下经济打造拉动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利用广阔的竹林发展砂仁、赤松茸、竹荪等多种林下经济。截至2023年底,广宁县林下经济涉林面积达到53.13万亩,林下种植9.5万亩,森林景观利用24.83万亩,总产值达15.16亿元。

大力开展竹林收储工作

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108万亩竹林天然优势,开展首期20万亩竹林收储流转工作,推动广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建设。目前,全县竹林收储已收储面积9.5万亩。

进一步改善竹林区道路和生产条件

制定《广宁县竹林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县新建竹林道40.3公里,在建32.1公里,解决了部分林区竹子下山难问题,提高了竹林经营效率。

打造文旅康养品牌

推动竹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特色民宿项目落地

引入古水马骝山民宿、京溪小院民宿等一批竹林特色民宿,其中以竹林康养为主题的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区已全面开放,大幅提升广宁旅游配套服务和接待服务水平。

以竹林旅游带动竹产业延伸发展

全程70公里的古水河郊野径已全线贯通,通过古水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持续优化配备旅游设施,沿线建设3家农家乐和2家民宿、1个沙滩公园,成为省内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

持续推动“体育+旅游”新模式

通过举办第二届古水河徒步大会、2023广宁竹海磨房200公里骑行、山仁行助学骑行活动、乡村绿道徒步“体育+”,广宁“寻味竹乡 踏浪竹海”之旅等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500万人次。

广宁县“竹林+旅游”、竹乡美食游、红色文化游等线路受到广大游客欢迎,2023年以竹子为主要依托形式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2024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4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2%。

谋划竹林碳汇发展实现发展和保护融合共生发展

以“十四五”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为契机,创新谋划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碧水-竹海-文旅”项目获得农发行广东省分行30亿元授信支持,首期7亿元已成功获批,成为全省首个正式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项目。

随着全球“以竹代塑”风起

竹产业市场潜力可观

广宁一批科技创新型竹企

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广宁正抢抓科创风口

推动资源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接下来,广宁

还将积极申报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

加速“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鼓励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

推行全竹利用产业模式

未来,广宁必将“势如破竹”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