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今日在港举办观影会

今日香港地
+订阅

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今日在香港岭南大学举办观影会,该电影以华南地区教育抗战史为题材,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以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为代表的多所华南学校,在逆境中为延续教育,师生们冒着炮火长途跋涉迁移到粤北办学的故事。此次活动吸引一众内地及香港的专家学者、学生等出席观影,并在研讨环节就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进行交流。

据介绍,《同学们》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实材料为剧本基础,采用剧情式纪录片形式呈现历史感人故事。影片在韶关、云浮、广州、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实景拍摄当年受抗战影响的华南学校旧址以及各校的现状,并对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家人进行专访,重述抗日战争时期,广州、香港等地相继沦陷,在家国陷于危难之际,以岭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数十所高校和中学,辗转迁到粤北等地坚持办学复课、求学、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故事,突显该批学校在战火中不屈抵抗,培育出包括文学、艺术、物理、植物、天文、地理等杰出学者,为日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岭南大学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之一,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三迁校园。1938年,日寇进逼,广州沦陷,岭南大学本部随即迁往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时任校长李应林再次率师生北迁至韶关曲江,后来战事日渐蔓延,岭南大学再由曲江转移往东江梅县。岭南大学不惧艰难坚持复校的“岭南精神”,也为日后培育大量杰出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世界知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等人都是岭南大学的知名校友。抗战胜利后,岭南大学重回广州康乐校园,至1952年,为顺应高校改革,岭南大学各院系并入中山大学及其他学校。直至上世纪60年代,在校友们的积极努力下,岭南大学在香港复校。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出席活动致辞表示,相信《同学们》这部纪录电影能引起社会对华南教育历史的关注,引发对先辈师生的缅怀与纪念,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珍惜时光、发奋努力。

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及对外关系)刘智鹏致辞表示,电影《同学们》香港观影会选择在岭大举办,意义非凡。通过电影让岭大学生深入了解及认识学校历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岭大师生共赴国难、教育救国的故事和精神,让岭大学生以身为“岭南人”而感到骄傲。

在研讨环节,一众专家学者表示,当年烽火逆行的多所学校现今已发展成为一批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一流学府,继续为各领域培育人才。

GDToday记者 陈晨 实习生 蔡静颖

编辑 施心怡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