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进入5月,“萤火虫之森”在广州各地“上新”,在华南农业大学、大夫山森林公园、广东树木公园等地,有心人都能发现萤火虫的身影。5月16日晚,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南方+记者见证了一场流萤飞舞。(直播回顾)
周末将至,想去看萤火虫,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借萤火虫的相关知识诉说自己的爱意?这里准备了一些有用的知识点。
省流版:
1.萤火虫发光飞舞是在相互倾诉爱意。请务必告诉同行人,这是一个“大型相亲现场”。
2.每天19:30至20:30是最佳观赏时间,萤火虫喜欢潮湿的黑暗环境。
3.下雨会影响萤火虫飞行,甚至可能“取消聚会”。
南方+ 林泽翔 拍摄
华南植物园观萤手册版:
华南植物园的萤火虫从清明前后开始零星出现,高峰期在5月至6月,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分类区(苏铁园门前草地),每天19:30至20:30是最佳观赏时间。
如果要用专业相机拍摄,建议在19时前到达现场,选位置、调机器;如果只是观赏,可以在19:30前到达。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夜间参观游览,5月11日至6月10日期间,逢周五、周六、周日及5月20日(周一)、6月10日(周一,端午节),华南植物园截止入园时间调整到19:30。
要做到“文明观萤”,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观赏拍摄时请勿打灯、开灯。
为了不干扰萤火虫的闪光、使它们能顺利找到伴侣,请手动关闭相机及手机的对焦灯和闪光灯,不要使用自动模式。
2、请尽量少喷驱蚊水和其他药水。
这些对萤火虫都是伤害。
3、请勿跨越围蔽栏杆进入萤火虫生活的草地。
以免踩死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人类踩实了的土壤不利于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生活。
4、请勿进入观萤区的小路。
萤火虫的活动范围有限,人类进入会干扰和压缩它们的生活空间、干扰它们的求偶活动。
5、请勿捕捉萤火虫。
请勿捕捉萤火虫。捕虫网等工具不得带入园,可暂存于门口,离园时取回。
6、请勿大声喧哗。
在观萤区请保持安静,家长要看管好孩子,不要在现场追逐打闹。
7、观萤区及周边不开路灯。
请大家注意安全,如遇到问题,请求助现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赏萤完毕请及时离园,切勿逗留。
南方+ 林泽翔 拍摄
生物学爱好者版: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所谓鞘翅目,就是我们日常说的“甲虫”。鞘翅目是生物界中最大的目,已知有约35万种甲虫;而萤火虫已知有2000多种,我国有近200种。
萤火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依其生活环境,萤火虫可分为陆栖、水栖、半水栖等类型,其中前者占大多数。
陆栖萤火虫一般1年繁殖一次,幼虫阶段可长达10个月,以蜗牛、蛞蝓等为食;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的阶段最长可达40多天;成虫只吸食水或花蜜,或者不吃不喝,在野外的寿命一般仅有7至14天,有的种类长达20至30天。
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都可以发光,主要用于警告天敌;而成虫发光主要是为了求偶,用以相互表达爱慕、寻找伴侣。
萤火虫成虫最显著的特点是腹部的发光器。不同萤火虫之间发光器区别很大,发出光的颜色、频率等也不同。在华南植物园苏铁园前出现的主要是黄宽缘萤,而整个植物园内还有包括边褐端黑萤、雷氏萤、大陆窗萤等多种萤火虫分布。
萤火虫的发光器中有数千个发光细胞,里面含有两类化学物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和氧气产生发光反应,之后又在ATP(三磷酸腺苷,生物体中的“能量通货”)作用下还原,使发光过程得以不断循环。
萤火虫发光为什么会一闪一闪?是因为萤火虫在呼吸,气管中输送的氧气不均衡。当氧气充足时,发光细胞里的化学反应强烈,亮度就强;反之,光亮就会变弱,甚至黯淡无光。
人类分析了解了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成功制备出这些物质,应用在发光设备上,大大提升了发光效率。日光灯、霓虹灯、液晶显示屏、LED等,都是受萤火虫的启发而发明出的冷光源。
(科学顾问: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季申芒)
【文字】南方+记者 钟哲 吴雅楠
【摄影】林泽翔
【海报】郑炜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