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这样“卷”产品!这份报告为你详解→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小米汽车高调入局与华为“对垒”,自主品牌智能化提速,合资豪华加速“触电”⋯⋯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斗”得火热,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市场占有率达到32.4%。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走高,“内卷”加剧,而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价格战,更让新能源汽车产品比拼全面升级。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激烈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车企从抢先发布智能技术到智能生态之争,竞相追逐;自主品牌加速智能化渗透抢占技术高地,愈演愈烈;合资品牌持续发力,电动化“卷”出新高度,群雄激战。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南方产业智库从智能系统、驱动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全方位量化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季度上市新车的产品价值,并发布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品价值指数”(以下简称“价值指数”),解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为用户购买提供决策参考。

价值趋势①

智能化提升产品价值

从“价值指数”看,一季度新车排名前列的车型中,智能技术成为产品价值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电混动或增程混动,排名前列的新车型在智能化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进而提升了产品价值,智能化程度与产品价值指数成正比。

例如,排名纯电动市场第一名的路特斯emeya繁花,在智能硬件上遥遥领先,搭载4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6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2个摄像头,大幅提升其智驾水平。而高达118万元的售价,也凸显了高端消费者对智能化水平的强烈需求,豪华不仅仅体现在外观内饰上,更体现智能配置上。

排名纯电动市场第二名的小米SU7,同样以智能技术带动价值提升,从智能研发技术拓展至全平台智能生态,SU7可以与小米的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智能和生态也成为了小米汽车的产品亮点。

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已逐渐进入生态层面的竞争,这也正是小米跨界造车的优势。据悉,小米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已超过1000人,预计年底还将突破1500人,而小米智驾城市NOA在4月已开启用户内测,计划5月开通10城,8月覆盖全国。

近日,小米汽车宣布新车交付量已经过万,对于一款“刚刚出道”的新车来说,其竞争力可谓惊人。小米汽车犹如一条鲶鱼快速搅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其他新能源汽车带来巨大压力,也让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变化。

排名“价值指数”第三名的全新极氪001,也是一款不可小觑的新力量。4月,极氪汽车以1.6万辆的月交付量创下新高,其中极氪001就贡献了11729辆,一举超过了蔚来、零跑等一众“老势力”推出的新车。

全新极氪001智能化全面升级,座舱芯片由高通骁龙8155升级为8295芯片,智驾硬件新增标配1个激光雷达,高速NZP交付即上线,智能方面的“加量又降价”,让其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

这也意味着,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的“重头戏”,尤其是自主品牌依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形成了明显优势。在“卷”智能的趋势下,新能源品牌不仅做足功课在新品中大放异彩,更是带动了车企全赛道竞逐智能化的决心。

价值趋势②

自主品牌全面领跑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27.2万辆,同比增长27.3%,市场份额高达63.5%,上升了8.4个百分点。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466.4万辆,同比增长26.7%,市场份额达60.7%,上升了7.7个百分点。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品牌乘用车迎来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已经超六成。这不仅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占据了市场主导权,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依靠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成功转型,正在变强变大。

“价值指数”也凸显了这一趋势,自主品牌包揽了一季度“价值指数”前列,纯电动新车前十名全部为自主品牌,插电混动新车与增程混动新车也同样被自主品牌包揽,实现了全面领跑。

例如,排在“价值指数”前列的零跑C10,基于自主研发的LEAP 3.0技术架构打造,并拥有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以及旗舰智能座舱等领先的智能电动技术,让其产品价值不断上升。

随着产品竞争力上升,自主品牌也开始“反哺”海外,走向世界。C10也成为零跑汽车的首款“全球车”,按照全球设计和安全标准打造,考虑到海外用户的需求。

可以看出,自主品牌产品价值逐渐得到世界认可,加速覆盖全球。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14万辆,同比增长1.4倍;长城出口12.9万辆,同比增长74.7%;吉利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64.4%。增速最快的三家企业均为自主品牌。

除了加速出海,自主品牌还积极拓宽海外市场半径。5月14日,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成立零跑国际公司,并计划于9月在欧洲9国推出零跑汽车,在今年底共计拓展200家销售网点,并于2026年将销售网络拓展至500家。

在与大众“牵手”后,小鹏汽车也在持续扩大出海版图。小鹏汽车宣布今年将正式进入德国市场,推出小鹏G9上市版和小鹏P7上市版两款车型,并与当地12家经销商展开合作,2026年底,经销商数量将增至60家,零售点扩展至120个。

价值趋势③

插混市场加速“卷”

从“价值指数”中还可以看出一个新趋势:插电混动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新战场。一季度,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新车涉及轿车、SUV、MPV、皮卡等多个品类,市场发展全面提速,竞争更加白热化。

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市场占有率达到32.4%。其中,4月插电混动产量达33.4万辆,同比增长108.5%,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95.7%;1—4月插电混动汽车产量达113.1万辆,同比增长84%,销量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

可以看出,插电混动汽车产销量增长幅度均已超越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新阵地。插电混动汽车不仅没有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还平衡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型的优势,因此市场潜力大幅提升。

从“价值指数”中插电混动市场的产品来看,自主品牌新车依靠在插混市场的“抢滩”优势,已经在这一细分领域全面领先。其中,坦克700Hi4-T排名插电混动市场“价值指数”冠军,在动力上,700Hi4-T搭载3.0T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P2电机,综合功率达到385kW,综合扭矩高达800N·m,搭载传动系统匹配9挡手自一体混动专用变速箱,0—100km/h加速达到5秒级,表现突出。

长城汽车数据显示,坦克品牌4月销量20469辆,同比增长88%,连续40个月蝉联中国越野SUV销量第一,并占据硬派越野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坦克700 Hi4-T销量达2106辆,也印证了其产品价值。

如今,自主品牌全面抢占插电混动市场,尤其在插混技术上打造出自研优势,不仅长城在硬派越野市场完成新能源转型,奇瑞、长安等车企也纷纷以自主研发的插混技术,全面提升产品价值。例如,奇瑞风云A8远航版,搭载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第三代DHT无级变速箱,通过集成米勒循环、增压中冷、双V斜级高效双电机等诸多技术,动力性能持续强劲,在“价值指数”中位列前茅。

不过,一季度插混新车中,合资品牌继续缺位,在插混市场表现相对偏弱。相较于纯电市场的增速放缓,如何抓住插混市场的新机遇,将成为合资品牌的未来发力点。

价值趋势④

合资、豪华品牌发力“智价比”

从“价值指数”来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旧弱势,不仅上市新车产品较少,产品的“价值指数”排名也靠后,未进入前十名。如何进一步打开新能源市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将成为合资品牌今年发展中的“必答题”。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3.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6.8%。

尽管经过多年的新能源转型,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依旧收效甚微。而延续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更是给合资品牌一记重击,若继续保持缓慢的转型步伐,发展差距只会是越拉越大。

不仅如此,自主品牌还在进一步抢占豪华市场的份额,例如,小米汽车官方的调研情况显示,在锁单的订单中,BBA(奔驰、宝马、奥迪)车主占了29%。原本豪华品牌的客户群体,开始向自主品牌转移,而仰望等自主豪华品牌,也汇聚了更多高端市场的消费者。

从产品的智价指数来看,“加量又降价”的自主品牌也给豪华品牌带来不小的压力,全新极氪001、小米SU7等车型在其价格区间内,实现更高的智能与动力配置,以“智价比”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以红旗EH7为例,30万左右的豪华入门级价格,享受到更高的智能配置,不仅智价指数在同级豪华车型中位居前列,同样在纯电动车型价值指数榜单上排名第五。红旗专属超级全时智能四驱系统,不仅比传统的电动四驱构型,续航里程提升3%以上,EH7动力电池系统首创六面立体绝缘防护方案等自研技术,也体现了红旗面向新能源的核心布局,强化自我革新和转型升级。

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也全面提速,新能源转化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广汽丰田4月销量52251辆,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达25598辆,占比已经达到49%,电动化提速明显。上汽通用汽车4月新能源车型交付8762辆,同比增长93.1%,别克微蓝6连续8周蝉联合资新能源终端销量第1名。

另外,在智能化上,豪华品牌也开始向中国品牌“看齐”,体验感全面提升。上榜的宝马i5,搭载第8.5代BMW操作系统等,打造多样化的驾驶场景。宝马集团纯电车型今年进一步扩充至11款,将推出的“新世代”车型首次采用第六代BMW eDrive电驱技术及圆柱电芯等,将智驾体验和驾趣提升至更高维度。面对当下最“卷”的国内市场,宝马表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想要在高度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抑或是自主品牌,都需要全面提升新车产品价值,才能脱颖而出。

【产业观察】

鲶鱼入局加快新能源市场“优胜劣汰”

卷!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无论是新产品上市速度,还是自主研发转化成果,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自主品牌坚守阵地,合资豪华品牌不断反击,全面内卷的市场,生存法则是“不进则退”。

今年,一条新“鲶鱼”入局打破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节奏,开年最热的新车产品小米SU7,搅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加快了“优胜劣汰”的速度。

3月28日晚,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上市,不仅大定4分钟破万,27分钟破5万,截至4月30日,已经大定超8万辆。

一时之间,小米汽车及其CEO雷军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流量,在2024北京车展上,首次参展的小米汽车展台人流爆满,甚至拥挤至对面的极越展台,无论是传统车企抑或造车新势力车企“大佬”都纷纷借势小米的热度,一时风头无两。

互联网出身的小米汽车,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指出了一条新路,在新车产品如此卷的当下,不仅要有产品价值,营销能力一样是巨大的杀伤力。

小米的品牌声量、“网红”老总都为其带来巨大的“破圈”流量,也将热度转化为订单量。作为一家跨界造车公司,如何搭建智能生态,也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发力的重点,让智能汽车的体验持续优化,打造更高的智价比。

而小米汽车背后的汽车生态供应链,也成为其智能生态的一部分。数据显示,已有超过70家A股上市公司成为小米汽车的供应商,形成了一个多元化、高效率的供应链网络。让小米尽管是新玩家,却能迅速形成竞争优势。

小米的成功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带来启示,当智能汽车发展到一定高度,其附加价值与智能生态搭建也将成为“卷”的关键因素。

小米的入局也带动了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面升温,多家车企开启了新一轮价格内“卷”,或降价或增配,全力“狙击”小米SU7,也让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掀热潮。

无论从极氪、问界等品牌价格下探,智界S7搭载华为八大“黑科技”狙击小米,还是合资品牌想用更极致的性价比,找回属于自己的份额,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是,竞争全面加剧。

新鲶鱼入局,也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变化带来新的看点。车企如何提升自身产品价值,如何平衡产品价值与价格,坚持自身的价格定位还是加入“价格大战”,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抓住智能电动赛道的窗口,才能在发展浪潮中坚守自我。

◎相关专题

私+车探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采写】南方+记者 拱千舒

【图表/海报】陈乐

【数据采集】罗小龙 黄毅茗 占华平 郑冰蓉 梁秀霞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拱千舒

(支持单位:珠三角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数据支持:广骏名车汇二手车交易数据平台)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