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有“颜值”,百年茜坑老村又见“青春”|“百千万工程”一线报告

南方+

漫步在龙华区福城街道茜坑老村,很难想象,曾经的茜坑老村,还是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如今已成为美不胜收的宜居花园小区。茜坑老村褪去了灰暗的外衣,绘上崭新、鲜艳的色彩,全新的门楼,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转角、一路牌都融入了设计,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倍感幸福。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茜坑老村,是福城街道重点打造的“百千万工程”特色项目。

近年来,在龙华区、福城街道的支持下,茜坑社区全面开展茜坑老村城中村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茜坑老村公园、带状公园、竹公园等绿色生态公园,逐步实现“旧貌换新颜”,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为如今的“绿美净”。

锚定“百千万工程”

选定茜坑老村开展特色项目培育

如今行走在茜坑老村,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代替了坑洼不平的道路,道路旁的小商铺有着统一规范的招牌,杂草丛生的公共绿地改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园,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先后建成了茜坑老村公园、带状公园、竹公园等绿色生态公园……随处停留,都能看见如画的风景。

茜坑老村的巨大变化,让这里的居民感受到居住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及安全感,也让更多的居民到这里安家、生活及工作,商户与企业也陆陆续续地进驻。

说起茜坑老村的变化,居民张吉欣感受最深。“我经历了茜坑老村整治的全过程,见证了茜坑老村从‘脏乱差’到美丽整洁,政府对城中村的升级改造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福城街道积极响应号召,将“百千万工程”重大事项纳入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议题,持续完善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模式,建立了“9+10”工作机制,选优配强“百千万工程”专职队伍,形成“党工委抓总、指挥部实施、办公室推进”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选定茜坑老村开展特色项目培育后,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建设规划专班、市容提升专班、茜坑社区工作小组等成员单位各尽其职,协力将茜坑老村打造为集“党建、都市、生态、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村落,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努力营造舒适宜人、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文旅、基建、党建齐发力

产城融合绿美生态新城呼之欲出

如今的茜坑老村,未来可期!

在文旅方面,茜坑老村开心农场周边景观提升项目和茜坑老村露营广场建设项目已完工验收,未来将积极引入露营广场项目运营方进驻,联动周边已有的5个公园和茜坑绿道景观,打造集田园游乐、露营度假、文化休闲、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景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同时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公益篮球场、足球场各1个,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展茜坑老村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计划增加供电变压器2台,推动社区“廉政公园”建设,做好现有智能室外健身设施、老村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的维护维修,投建一套室外健身路径。

在党建方面,创建“亲邻善治”茜坑模式,社区党委利用老村闲置土地资源优势,打造了具有公益、教育、科普、邻里互助功能、总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半亩田园”亲邻之家。通过实施“与邻为乐”友爱行动,现代村落的模样已初显,将产出的绿色瓜果蔬菜定期送给辖区60位独居孤寡老人及困难群众,实现社区治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方向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茜坑社区“半亩田园”亲邻之家共建花园在全市共建花园考核中排名第一。居住在茜坑老村的罗女士说,村里的文体设施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整洁,社区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希望自己能早日认养社区的“半亩田园”,和小孩感受一下播种丰收的喜悦。

目前,福城街道正在开展茜坑老村特色街区建设,将围绕老村现有资源禀赋,打造集绿色产业发展、特色城区建设、基层治理创新、乡风文明兴盛的产城融合绿美生态新城、亲邻和谐客家魅力之村,全力助推茜坑社区申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培育。

【撰文】程德坤

【通讯员】黄栎冰

编辑 张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