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中的审美,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钱林祥提到。
5月15日,东莞美术馆联盟学习交流培训在岭南美术馆举办,活动探讨以“制造美学”为主要内容的东莞当代艺术的建立,并邀请广东省内外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制造名城涵养“制造美学”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有许多原材料或废料等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提到,现代经济要求生产功能与审美相结合、技术和艺术相统一的产品。
产品不仅仅要考虑功能性的需求,还要考虑审美的需求,有温度的生产线,有审美追求的企业工人,是“制造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活动上,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信科技)成为话题。美信科技成立于2003年,创立“FPE”自主品牌,是一家专注于磁性元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美信科技的展厅里,不仅展示了产品的更新迭代,还打造了很多“小巧思”——使用废弃铜线编织而成的旗袍、占满整面墙的设计师使用废品废料创作的画作……企业负责人曾表示,一些美好事物的创造可以缓解员工在生产线上的倦怠感,让流水线生产也充满美感。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已经涌现一批和美信科技一样的企业,在企业的美学管理方面,走在前沿,深刻诠释“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
诠释“制造美学”的“方法论”
交流会上,针对“制造美学”在东莞如何发展,专家学者各抒已见。
“打造东莞的‘制造美学’首先需要国际眼光,起点要高,了解世界的状态和发展后,再回过头来结合当地发展和需求,推动整体效率的提高。”钱林祥表示。
上海美术馆原副馆长、深圳西方艺术馆筹建人张文庆对“制造美学”有自己的认识,“东莞的‘制造美学’我理解为是寄托文化符号传递东莞制造声音。”他表示,“制造美学”语言上可以散发想法,运用文化符号传达,但是落地在实际操作上则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财政、策划团队凝心聚力。
“‘制造美学’的打造需要时间,美学和艺术是有温度的,当把都是机器的制造业转化为艺术,产生的美学一定是感性的。”福建美术馆原馆长游光霖表示艺术具有吸引力,但不是所谓的新、奇、怪和看不懂,所以需要时间去慢慢摸索、培养。
交流会上,谢钧还表示,东莞美术馆联盟拟于今年下半年组织开展“城市文明与制造美学”当代艺术展,拟通过每年举办“制造美学”展览,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展现“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城市形象,构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展示和传播的一体化平台,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展览形式鼓励当代艺术家与东莞制造企业合作,运用制造业的废品材料创作成当代艺术品,以当代艺术赋能潮流东莞的打造。
南方+记者 章倩倩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