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我们被提醒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和睦、幸福、不断进步的家庭环境。
家庭不仅是夫妻关系的基石,更是充满爱与关怀的温馨港湾。它为我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是支持我们不懈努力的源泉,也是我们感受人间温情的所在。
“家庭”是什么?
也许这个词在我们心中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参照儒家典籍《中庸》和现代心理学研究,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构建基础的、相爱和彼此关心的一群人。
在生活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家人相处的画面。
比如孩子的一个欢乐的拥抱,比如妻子准备的热腾腾的饭菜、父母电话里的那一声声关怀……
这些画面,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温度与温情,让我们感觉自己努力也是值得的,也感到人间烟火原来如此可爱。
可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刷到一个话题:
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最让人痛苦?
其实有一对制造内耗的父母会让家庭更痛苦!
内耗型父母最常做的四件事是什么?
“情绪不稳定且自我中心”
“极强的控制欲”
“把期待当作事实”
“遇见矛盾,爱翻旧账”
可能您会说“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在孩子面前,活成了一个“仆人”。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好像都成了我的事,没有我的监督、提醒,他就一副懒懒散散、爱咋地就咋地的样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他却毫不领情,处处跟我对着干。”
严重的话,可能您跟孩子的关系会降到了冰点,好像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仇敌”。
其实如果您读懂了“南风效应”,我们亲子关系或许能变得更加和谐。
“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是指通过温和、温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更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越是去责备、评判、辱骂孩子,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用温暖、平和的态度,去看见和接纳孩子,孩子才愿意配合父母,听从指导和建议。
除此外,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过度干涉,过度关心,只会削弱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孩子在通过和父母对抗,试图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而这样的对抗,是会上瘾的!因为只有和父母对抗,他才能找到对自己的掌控感!
每个人都希望能对自己的事情做主,做起事来才会更加主动自觉。
正常来讲,家长应该只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也只负责把自己事情做好。
父母和孩子各司其职,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良性发展。
如何科学放手,责任分离,帮孩子找回自主力和学习动力呢?
1、家长要做的是教育、引导孩子,实现自控、自律;而不是监督、控制孩子的行为。
做好责任分离,不是对孩子完全不管了。而是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放下那些不该控制的。
比如爱玩手机的问题,我们应该要把“手机”这个问题,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并且和孩子一起找到一个合适的使用方案。而不是父母变成一个管理者,孩子变成被管理者,双方就会处于对立的状态!
2、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提出清晰的期待——少说“不要什么”,多说“要什么”。
没有反话和嘲讽,孩子其实会很配合,因为知道,父母是为他好。
在这里,想跟各位读者说,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孩子发展、建立“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等自立能力,而不是去亲自安排孩子、管理孩子,驱动孩子做事情。这样的父母从出发点是爱小孩的,但效果其实是害了小孩——剥夺了孩子发展自立能力的机会。这样的小孩往往习惯于毫无主见的被动接受,或是本能的、无理由的对抗叛逆。这样的后果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累得要死,收获的却都是苦涩的人生!
如果您的家庭有个性化的教育问题,想要深入沟通,可以找我们详细聊聊
1、登陆我院微信公众号,在中西医结合诊区预约精神心理科的医生;
2、按预约时间,到门诊大楼二楼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精准诊疗门诊”报到,然后到精神心理科(6号诊室)就诊;
3、由接诊的心理科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及首诊访谈,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
4、对于适合心理治疗的患者,根据首诊访谈结果匹配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安排心理治疗。
专家介绍
ou
颜海锋
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博士
个人简介:儿科学硕士,精神卫生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访问学者,从事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青少年学习、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抑郁、焦虑、失眠、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
出诊时间:
周三、周五(精神心理门诊)
周六上午(学习困难门诊)
出诊地点:
门诊部二楼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精准诊疗门诊
门诊部二楼儿科
林雪斌
中级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心理顾问
个人简介: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十多年,擅长各类生活问题咨询,针对来访者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开展治疗。可开展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治疗方式。
王丽莎
个人简介: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PhD),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包括神经发育障碍、情感障碍、睡眠障碍、抑郁及情绪障碍、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颅内感染及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精神障碍等。
出诊时间:
周二、周四
出诊地点:
门诊部二楼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精准诊疗门诊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供稿:精神心理科
通讯员:林雪斌
编辑:罗毓灏
责编:谢家明
复核:罗衬章
审发:李玉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