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生于斯,长于斯,寿乡蕉岭,我美丽的家乡。你爱蕉岭,熟悉蕉岭,但是你真的了解蕉岭吗?当你走进《志说蕉岭百问》,你是否会意识到,关于蕉岭的一切,位置、境域、自然、人文……竟然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志说蕉岭百问》由县地方志办主编,蕉岭融媒在“长寿蕉岭”微信公众号、蕉岭发布app客户端逢周一至周五上午推出,为你带来别样视觉的蕉岭。
(梁伟龙摄)
你知道“镇平”“蕉岭”两个县名的由来吗?
蕉岭建县以来,曾有过镇平、蕉岭两个县名。
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县时,朝廷钦定“镇平县”。镇平一名之由来,史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镇平为“镇压升平”之意。持此种说法的认为,镇平县境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边区,崇山峻岭,向为“盗贼”盘踞横行之地。明代经官兵多次镇压平乱,稍为平静,设县时命名镇平县,盖以记叙平“土寇”后署县,以示“镇压升平(镇压土匪,百姓歌舞升平)”之意。第二种说法认为,昔县衙两侧有“镇抚”“粘疆”的横眉,“镇抚者”,是“镇抚而平”之意;“粘疆”者,指原为平远地,析程乡县地益之。两广总督熊文灿在《建城疏》中说:“石窟、平远两地相距二百余里,遥治为难。……建县在石窟,则平远之盗弭;而割松源、蓝坊诸处属之,则程乡之盗亦弭,一举两得,翕然称便,新县拟名‘镇平’……”这种说法认为,建县为塞乱源,是“镇抚而平”之意。
蕉岭一名之由来。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3年(1914年)将“镇平县”改名“蕉岭县”,原因是河南省先有“镇平”县,为避免县名雷同而改。据《辞源》蕉岭条记:“城跨蕉岭之上,县以岭名。”这就是说,蕉岭县名的由来,是因城北有座小山岗称为“蕉岭”。相传蕉岭小山岗上古时多植蕉树,因蕉林密布而得名。
蕉岭赋
名邑蕉岭,古曰镇平;别号蕉阳,雅称桂岭。县建于崇祯六载,名更于民国三龄。今属梅州,清归嘉应。地处粤东之北,位与闽赣毗邻。县域国疆万一,畴腴水秀山清。“三胞”五十六万,国重台乡闻名。一方热土,堪称物华天宝;一块宝地,更显人杰地灵。
盛哉,人文蕉岭!文化源远,毓秀钟灵。先民南迁早自东晋,祖辈肇基盛于元明。流徙而称客家民系,习俗不失中土风情。君不见,粟坝围屋,凝聚客家古韵;石寨土楼,长修秦晋文明。长潭山歌,醉倒八方游客;民风淳朴,羡煞四海嘉宾。世代崇文重教,俊彦金榜题名;人文蔚起,灿若繁星。蓝奎进士登榜,首开嘉应奇葩;钟孟鸿祖孙攀桂,五代文武科甲;黄香铁诗题《落叶》,京城万口争夸;丘逢甲创办新学,“岭云海日”耀中华;丘成桐荣膺菲尔兹奖,声蜚世界;丘应楠攻破化学难题,名闻迩遐。而今薪火相传,更显时代风尚。图博馆所,镇山座列;文体场地,遍布城乡。莘莘学子书声琅,百年黉宫育贤良。体坛屡获殊荣,演艺多承授奖。文明花盛,桂岭飘香。
壮哉,辉煌蕉岭!人才辈出,英烈昭彰。林丹九跳崖殉节,义感天地;赖其肖结寨举义,《明史》褒扬;陈庭凤南洋呼号,“开国先烈”英气壮;林修明取义舍生,碧血黄花万古香。再看那,蜚声两岸“三英杰”,千秋青史竞流芳。丘逢甲刺血上书,保台抗日;罗福星引颈就义,气撼扶桑;谢晋元威震世界,浴血四行。更看那,星火点点燃桂岭,烈焰熊熊见曙光。朱老总率军进驻蕉岭,蕉城演说传火种;张宏昌发动武装斗争,镇山壮烈傲蕉阳。歌曰:忠传万代,无愧国家瑰宝;气壮千秋,堪称民族栋梁。
美哉,绿色蕉岭!峰峦叠嶂,森林郁葱。石窟河飘玉带,金山笔傲苍穹。山隐珍玉,地蕴宝藏。宜居宜业,风清气爽。日星更岁,山水换装。有山皆绿,有水皆长;鸟鸣万壑,四季花香。“老八景”风韵犹在,“新八景”神采飞扬。“镇山荟萃”,五馆十园迎游客;“世纪花园”,亭台楼阁胜仙庄;“逢甲故居”位列“国保”,“土楼古韵”名重省疆;“皇佑奇观”,峰如玉笔冲云表;“龙潭飞瀑”,石似游龙嬉水忙;“桃源碧水”,一河两岸似苏杭;“长潭揽胜”,秀水奇峰入画廊。南粤百景之长潭,绚丽山色,潋滟水光;形如巫峡,景似漓江;锦舟逐浪,鸥鹭低翔;游客赏心悦目,骚朋开怀咏唱。
旺哉,魅力蕉岭!惠风和畅,万象更新。地是得天独厚,民亦赖政清明。喜今层楼更上,鲤跃龙门。新城拔起,旧街改形;雕梁映日,碧水穿城。商铺栉比,囊括九州物用;市场货列,极尽四时产品。水泥行业带动百业兴旺;网络电信链接五洲市场。工业园区客商云聚;绿色产业茶果飘香。高速路贯穿南北,彩虹桥飞架西东;县乡路纵横交错,国省道车水马龙。小水电星罗棋布,夜明珠争耀星空;东西干圳滋润田畴,石窟堤围固守蛟龙。毛竹林婆娑起舞,绿色长廊展新容;农旅产业进村镇,生态农家乐融融。“三胞”情系桑梓,捐资立业建功;百姓安居乐业,城乡兴盛昌隆。而今绿色崛起,东风浩荡。“四个县”战略,彰显时代风采;新蕉岭蓝图,昭示社会安康。走生态路建新农村,齐续精彩华章;创文明城谱和谐曲,共建秀丽客乡。
赞曰:改革开放,春满蕉阳。百业并举,致富奔康。绿化模范,国家褒奖。文明县城,九州传扬。依法治县,蓝盾闪亮。文教体卫,虎跃龙骧。贤达襄助,日月同光。与时俱进,再铸辉煌!
来源:蕉岭县地方志办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