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厝顶”的艺术落地“开新花” | 解码汕头文脉·非遗不“遗”③

南方+


编者按

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要迎头赶上,须依靠历史文化所涵载的生机与精神,以内驱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代城市文化融于浓郁地方特色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华侨文化、特区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相映生辉。即日起,《南方日报·汕头观察》推出“解码汕头文脉”栏目,聚焦这些独一无二的城市印记。敬请垂注!

蒙蒙细雨中,记者跟随许少雄站在汕头市存心善堂的嵌瓷照壁前,在他的介绍指引下静静欣赏壁中的每一个精彩故事。雨中的嵌瓷依然光彩焕发、色泽艳丽,不因阴雨天而暗淡,更丝毫不见其常年遭受风吹日晒的痕迹。

年初,许少雄入选嵌瓷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3岁的他从事嵌瓷已有30多年。记者初见许少雄时,他正在向一群青少年展示嵌瓷制作的全过程。只见他先用饶刀将专门烧制的纯色瓷碗敲碎成大小不一的形状,再用饶钳(剪钳)沿瓷片边缘慢慢修剪成所需形状,在瓷盘上抹上用贝灰、红糖及水泥等搅拌成的黏合剂后,将瓷片镶嵌其上。

许少雄向观众们介绍,为保证更好的呈现效果,还需要用白水泥填补瓷片缝隙,或用笔入色、勾勒线条、描白、贴金等步骤。不到二十分钟,一幅“嵌”在圆盘的嵌瓷作品“柿柿如意”便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室外屋顶走向屋内展台,嵌瓷作品在许少雄等一代代嵌瓷人的艺术创作中不断丰富,不仅有原始的厝顶雕塑、屋内壁画,还有走进千家万户的挂屏、立体件、圆盘装饰等可供陈设和近观欣赏的艺术品。这项刻画着坊间戏剧故事、弘扬着传统文化、传递着民众美好寓意的民间艺术,在时代的发展中愈发熠熠生辉。

“小时候别的孩子玩玩具,我们家的孩子玩的都是‘碎瓷片’。”说起嵌瓷的历史,许少雄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寮嵌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潮阳县志》记载,成田大寮乡的许石泉一家世代从事嵌瓷工艺,被誉为“嵌瓷世家”。许石泉是许少雄的曾祖父,师承潮阳溪头工艺大师吴丹成。据了解,吴丹成的嵌瓷工艺在潮汕地区享有盛名,潮汕的庙宇和各地古建筑的嵌瓷,许多都是吴丹成及其弟子的杰作。

生于嵌瓷世家,许少雄从小便展现出对画画浓厚的兴趣。“我的祖父许梅村是知名民间艺人,我7岁就跟随他学画画,15岁正式学习嵌瓷技艺。”许少雄回忆道,祖父一代人对家族技艺的传承十分重视,那是从心底自然生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对话中,许少雄常用一个词“水到渠成”来形容自己与嵌瓷的渊源。

双麒麟朝日。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双麒麟朝日。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因为从小接触嵌瓷且有老一辈手把手的训练,我19岁就可以单独带学徒到全国各地做屋顶工程。”作为大寮嵌瓷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许少雄表示,“我有一种家族荣誉感。”1990年,许少雄开始独当一面,承接各地的嵌瓷装饰工程,为潮汕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数十个寺庙、祠堂、民居等制作了大量的嵌瓷装饰作品,包括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

在许少雄看来,坚持做一名嵌瓷手艺人并不容易。“我带过许多学徒,很多十几岁的孩子都坚持不了半个月。”许少雄介绍,嵌瓷被誉为“屋顶艺术”,主要的工艺步骤都要在屋顶或厝头完成,属于建筑装饰行业。“干我们这行经常需要‘攀援登高’,大部分工作都在室外完成,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这是一份辛苦劳累又危险的工作。”

许少雄接着介绍,嵌瓷通常有平嵌、浮嵌、立体嵌三种手法,这三种手法从工艺上讲难度递增,屋顶的作品通常以立体嵌技艺呈现。“在嵌瓷这一行里,手艺人不仅要懂艺术,还得懂基础的建筑原理,如支撑材料的选用,水泥的打底和粘合手法,瓦片、铜丝等用于胚体塑造材料的使用方法等等。”

许少雄举了个例子,“我第一次做立体嵌时为了呈现更加精美的作品,没有计算好承重力,让其高度悬空,到展览时作品果然发生了断裂。”他表示,技术质量是嵌瓷工匠的生命。嵌瓷作品立于厝头,需要兼顾美观、坚固耐用等特质,最好是能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依然保存完好、屹立不倒。在后期的作品中,许少雄更倾向于把作品固定在建筑物上,将作品的棱柱与屋脊绑在一起。“只要屋脊不断裂,悬空的作品便不会断。”

嵌瓷是一门“先破后立”的艺术。嵌瓷采用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作为主要原料,嵌瓷专用的定制瓷器多为潮汕本地所产的彩瓷,器性偏软,便于打碎剪裁且色彩更为丰富。许少雄介绍,如今,嵌瓷艺人多沿袭定制瓷的习惯,“我们会向瓷窑定制固定规格的瓷器,这些瓷器在大约120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能够确保永不掉色,这些瓷器经敲制、剪取、镶嵌、粘贴、堆砌而成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

据许少雄介绍,平嵌、浮嵌、立体嵌三种表现手法各有特色,要根据作品的呈现效果进行选择。其中,平嵌是以瓷片进行平面拼贴为主的工艺技法,一般会依照预先绘制好的图样在相应的位置拼贴瓷片,表面凹凸变化不明显。平嵌手法最多用于“嵌字”,通常也与浮嵌手法综合应用;浮嵌则通常以绘画图样为基础,采用灰泥简单塑形,使造型浮于装饰面之上产生空间层次,再用瓷片镶嵌在不同空间层上,形成浮雕式、多层次的装饰效果。

最能体现嵌瓷水平和艺术成就的当属立体嵌,许少雄表示,立体嵌除了可以做成“屋顶艺术”,做成工艺品则更有难度。“工艺品会被近距离观察,我们需要顾及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如何做得更加精细。”立体嵌一般以立体的灰塑造型完成底胚的制作,再用浮嵌技法在外表皮贴嵌瓷片,以达到可多面观赏的效果。在立体嵌的制作中,艺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一一完成绘制草图、塑造底胚、剪嵌瓷片、组合造型四个程序。

嵌瓷工艺品多体现吉祥如意的寓意。受访者供图

嵌瓷工艺品多体现吉祥如意的寓意。受访者供图

许少雄介绍,自己曾经为一个潮汕老板的企业做一幅《百鸟朝凤》的壁画墙。他表示,《百鸟朝凤》中间首先要设计一株梧桐树,引来一只金凤凰,周边飞舞着100只鸟。“这100只鸟的种类分布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主要根据‘吉祥如意’的好意头来选择鸟的种类。”最终,许少雄设计了30—40种鸟类,包括鸳鸯、画眉、喜鹊、鹦鹉、孔雀等象征祥和喜庆的鸟类。

记者从许少雄收藏的照片上看到了这幅《百鸟朝凤》。作品正中,傲然挺立的金凤凰高贵威严、光彩夺目,形态各异的鸟儿聚集于凤凰周围,有的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有的低头鸣叫,伏于凤凰脚边,似乎在向凤凰表达敬意。每种鸟类都高度还原,其羽或蓬松如棉或精致如丝,其身则色彩缤纷,整幅作品远观生龙活虎、光彩夺目,近看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许少雄表示,像这样的一个作品从准备到正式“施工”,前后要耗费将近5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工作时间较长,通常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6点,中午也不休息。”许少雄说,“我们做的每个嵌瓷工程都需要有亮点。”比如《百鱼图》是根据上百种鱼、几十种贝壳的实物图进行设计创作的,而汕头存心善堂前九龙壁顶的“双麒麟朝日”,每只麒麟都要做成高1.5米、长2米的立体件,亮丽吸睛。

潮汕民居历来注重装饰,力求豪华、典雅,嵌瓷与潮州木雕、石雕并称潮汕传统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嵌瓷装饰,虽历经风雨,也能使百年老屋熠熠生辉,所以也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在许少雄看来,艺术品不但要有精细的做工、亮丽的外表,还必须具备文化内涵。他认为,绚丽的嵌瓷艺术与潮汕的民俗信仰、文化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方面,嵌瓷的色彩追求,深受潮人吉祥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影响。最初嵌瓷的制作仅利用废弃的五彩瓷片,随意进行颜色搭配,如今专门为嵌瓷烧制的低温瓷碗,创新了鲜艳的色彩,诸如火焰红、大铜绿、玉青、丁香紫、正黄、天蓝、结晶等多种釉色,颜色搭配也极其考究,为嵌瓷作品增添了更斑斓多姿的艺术表现力。浓烈鲜艳色彩的装饰,在潮汕祠堂、民居中显得耀眼夺目、富丽堂皇,这可以说是潮汕人追求富贵吉祥的体现。

另一方面,潮汕人向往幸福生活的寄望还体现在嵌瓷作品的内涵中。嵌瓷的形象以写实为主,在能工巧匠手中都能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景物、动物、神话故事等都被艺人们巧妙安排入画,形神逼真。”

“厝头角,有戏出”。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厝头角,有戏出”。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许少雄介绍,嵌瓷艺术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或采用英雄名臣、文人墨客等历史和民间故事,来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或采用寓意吉祥、富贵的花虫鸟兽等元素,营造一种吉祥、长寿、和谐等富有潮汕民间朴素情感的艺术氛围;照壁则常见麒麟、鹤、象、鹿等瑞兽;装饰祠堂庙宇屋脊正面的多为双凤朝牡丹、双龙戏珠等龙凤呈祥的传说。

潮汕有句俗语,“厝头角,有戏出”,便是潮汕嵌瓷的写照。嵌瓷里,戏出的内容都选取潮人认同的英雄、仕女,在层脊上的嵌瓷人物往往选择妇孺皆知的戏曲内容,常见的有郭子仪拜寿、薛丁山征西等;历史故事则有三英战吕布、渭水请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许少雄告诉记者,他平时会收集积累民间故事,也花功夫了解每个故事背后的寓意,以准确地呈现出人物形象。

许少雄从不故步自封,他不仅紧跟时代潮流,将“屋顶艺术”运用于室内的嵌瓷壁画等装饰设计,还将其做成嵌瓷摆件、嵌瓷挂屏等工艺品“走”进博物馆、非遗馆的展台。同时,他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跟不同类型的手工艺人们交流制作经验、探讨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

嵌瓷壁画远观光彩夺目,近看栩栩如生。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嵌瓷壁画远观光彩夺目,近看栩栩如生。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我回看过去的作品,总觉得还有进步空间。”被问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许少雄表示,回望前期的作品总能看到瑕疵。“我目前对《猴王称圣》这幅未完成的新作比较满意。”许少雄介绍道,《猴王称圣》中的每只猴子的脸都用嵌瓷瓷片表现,而边圈的400片“福、禄、寿”字样则采用了100种字体。“最主要的是,我们使用了其他雕刻技艺的工具磨掉底部,只剩下红色釉的部分,来确保瓷片永不褪色。”

■珍宝“传”家

非遗文创伴手礼热销

古法工艺有了现代玩法

“90后”许令余是许少雄的女儿,作为大寮嵌瓷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她更愿意称自己为“嵌瓷工艺师”。许令余7岁便跟随父亲学习嵌瓷技艺,她笑称:“小时候帮父亲打下手,我做瓷片的初剪工作,父亲会与我约好用瓷片换零花钱。”

年幼的许令余感受到,整个家族老老少少都是嵌瓷这一行的手艺人,因此对她来说,学习嵌瓷技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她真正开始从事嵌瓷工作,则要从大学毕业后说起。

当被问及在拥有更多选择的现时代,为何选择回到嵌瓷这一手工艺行业时,许令余笑着说:“如果世代流传下来的技艺没有人去传承,到我这里就消失了,那会很可惜。”在许令余看来,决定从事嵌瓷行业,不仅与技艺传承的责任感有关,更与这些年国家对非遗技艺的重视密切相关。

惟妙惟肖的嵌瓷传统虎与憨态可掬的嵌瓷卡通虎。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惟妙惟肖的嵌瓷传统虎与憨态可掬的嵌瓷卡通虎。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2019年,许少雄的工作室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潮汕人才一条街设立,许令余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嵌瓷创作销售之路。只见工作室门口的展台上摆放了12个颜色各异的卡通版十二生肖嵌瓷相框,模样精巧可爱,每个生肖都憨态可掬。许令余向记者介绍,这些卡通版的动物形象源于简笔画,几块瓷片拼接出最简单的动物形象,既保留了嵌瓷的精湛技艺,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趣味。

“十二生肖相框是卖得最好的嵌瓷文创产品。”学习财会专业的许令余在嵌瓷的艺术创作中还有一个习惯,便是观察消费者喜好,并根据市场偏好对产品的创作生产进行调整。“我最开始为‘鼠’这个生肖设计了黑白灰三色,但后来发现白色卖得最好,我就会优先制作白色。”许令余表示,纯手工技艺制作的卡通版相框价格相对较低,更受外地游客欢迎,“作为潮汕旅游的伴手礼,价格寓意都合适。”

提到寓意,许令余表示,潮汕人非常讲究好意头,对嵌瓷产品的喜好也有所改变。“寓意‘多子多福’的嵌瓷圆盘如今在年轻一代中卖不动了,年轻人更喜欢象征‘大吉大利’‘平安富贵’的作品。”可以看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以及愿望都在慢慢变化,这也让嵌瓷作品从传统工艺中焕发出了“新生命”。

许令余告诉记者,自己的技艺手法由祖辈传承而来,而创作灵感则来源于父亲的作品。“父亲创作的作品都追求逼真、惟妙惟肖,他的创作出发点比较传统,我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不仅不会限制我的创作,反而非常支持我多尝试。”许令余表示,文创工艺品是嵌瓷技艺在“屋顶艺术”外开辟的一条新路。“传统技艺要一直传承下去,走向年轻人能接受的文创产品是必然的选择。”

南方+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0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