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释放哪些信号?有哪些看点?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00:09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访华

两国元首将就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

普京此次访华有哪些看点?中俄关系将迎来怎样的新篇章?

释放哪些信号?

2000年普京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2018年普京再次就任总统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同样是中国。这次普京再次将首站定在中国,释放了哪些信号?

从时间安排来看,普京访华的消息虽早已传出,但这次在就职仪式结束一周后就访华,足见其对俄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如此,这次访华,是普京自去年10月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时隔半年再次访华,也是他第20次访问中国。

据统计,这十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超过40次。如此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的元首外交,在大国交往中绝无仅有,不仅书写了中俄交往史上新的佳话,更有力引领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从访问性质来看,根据外交部发布的消息,普京此次是国事访问。与工作访问、礼节性访问等形式不同,国事访问是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属于最高规格。

从行程安排来看,据外交部介绍,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另据克里姆林宫发布的消息,普京此次访华不只是赴京,还将访问哈尔滨,出席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开幕式,并会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

初夏时节的哈尔滨。来源:人民日报

初夏时节的哈尔滨。来源:人民日报

哈尔滨是我国的最北边的省会城市,与俄罗斯相邻。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让哈尔滨成为中方开展对俄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纽带桥梁。普京将哈尔滨作为访华地点之一,势必进一步推动中俄地方交流向前发展。

可以说,普京这次访华,从元首交往到政府间合作,再到地方交流,层层深入,紧扣中俄关系的方方面面。普京出访前夕接受新华社专访,就一语道出首访选择中国的原因:“正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让我决定选择中国作为我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指出,中俄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只要中俄背靠背深化协助,全球战略稳定就有保障。”王义桅说。

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肖斌认为,普京此次访华主要有三大看点,分别聚焦政治安全、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在政治安全方面,普京今年2月发表国情咨文时曾提出,在欧亚地区打造平等且安全不可分割的新安全框架。普京此次来访,中俄双方或就此开展对话。肖斌指出,“我们愿意就这个问题同俄罗斯展开对话和磋商,这是以往没有的。”

此外,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逾两年,战事仍在持续延宕。普京此次访华,中俄双方会就乌克兰问题解决作出怎样的努力,也同样备受关注。普京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也积极评价了中方有关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主张和努力。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自两国决定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贸易额从2019年的1100多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278亿美元,提前超额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贸易目标。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在2023年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排名升至第4位。

工作人员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场区巡检。来源:新华社

工作人员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场区巡检。来源:新华社

两国贸易不仅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在质上更是成色十足。在传统领域,两国能源资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合作稳步推进,田湾核电站7号、8号机组,徐大堡3号、4号机组等重大合作项目得到有序实施,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在新兴领域,科技创新、跨境电商、汽车制造等合作势头强劲,莫斯科郊外前梅赛德斯奔驰工厂生产中国汽车,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这些都充分展现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黑龙江黑河港引入500吨起重浮吊,助力中俄天然气能源项目合作。来源:视觉中国

黑龙江黑河港引入500吨起重浮吊,助力中俄天然气能源项目合作。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肖斌指出,能源仍然在中俄贸易里占据主要比重,普京希望借助此访,推动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一是农业合作,尤其是加强粮食贸易。二是地方合作,即将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有望加强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合作,普京希望在地方合作尤其是投资等方面能有所突破。三是工业生产,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AI等新技术同中国合作。俄罗斯希望逐步引入数字经济和高科技产业。

总的来看,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包括经济结构互补、市场互补、技术互补、劳动力互补等。如果这些互补得到充分发挥,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中俄文化大集汇演现场。来源:中国日报

中俄文化大集汇演现场。来源:中国日报

在人文交流方面,双方有望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肖斌表示,中俄在双边旅游、教育合作等方面,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以双边旅游为例,中俄文化旅游合作高潮迭起。2023年以来,俄罗斯被列入首批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的20个试点国家名单,两国游客互访热情高涨。去年,“组团”逛早市、包子配啤酒、品尝豆浆、茶叶蛋、鸡蛋汉堡……#俄罗斯人组团到黑龙江逛早市#的话题接连冲上热搜。据统计,2023年全年俄赴华游客数达99.79万人次,同期中国来俄游客数为47.7万人次,在俄入境游所有国家中名列首位。

以教育合作为例,双方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目前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已突破10万人,成立了12个同类大学联盟,覆盖600多所学校,双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增加到116个,建成80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黑河早市上的俄罗斯人。来源:新华社

黑龙江省黑河早市上的俄罗斯人。来源:新华社

可以说,新时代中俄关系的“新”不仅表现在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也体现在务实合作跃上新台阶。难怪普京对俄中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通过扩大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促进俄中两国的繁荣发展;我们通过加强外交政策协调,推动构建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

期待中俄元首再次会晤,为坚如磐石的中俄关系注入新动力、新活力,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上层楼,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赋予稳定性、确定性。


【话题研究员】赵晓娜 张茵 冯颖妍

【策划】胡良光 尤立川 郑幼智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