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人们习惯于互致美好的祝愿,诸如百事顺遂、路路畅通等。这些祝福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切期望,期盼着事事如意、出行无阻、事业有成。其中,“路路通”这一词汇不仅象征着畅通无阻的顺利,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因此,众多平台和软件选择以“路路通”命名,意在表达其服务或功能的便捷与高效。
然而,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在中药的领域中,亦有一味名为“路路通”的独特药材。这个名字蕴含着深厚的寓意,展示了其与众不同的药用功能。那么,这味中药为何被命名为“路路通”?它具备哪些独特的药用价值呢?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了解。
“路路通”名字的传说
在明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遭受了倭寇的严重侵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嘉靖三十八年,戚继光创建了戚家军,并通过一系列辉煌的战役,重创了倭寇势力。
然而,由于戚家军长期在外征战,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在东南沿海的丘陵沼泽地带,湿气较重,许多士兵出现了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症状,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训练和作战能力。对此,统兵将军戚继光深感忧虑,他积极寻求当地名医的帮助,但均未能取得显著效果。这一消息在当地百姓中传开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时,一位老翁在孙子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戚家军军营,向戚继光提供了一个治疗士兵关节疼痛的秘方。老翁表示,他的祖上是草医,当地有一种名为九孔子的枫香树果实,能够有效治疗此病。他建议戚继光派人采摘这种果实,并在军营中焚烧,士兵们只需闻到其烟雾,即可缓解疼痛。
戚继光闻讯后,立即亲自带领人员采摘了大量九孔子。每天早晚操练前后,他命令士兵们列队站好,在军营中焚烧九孔子。顿时,烟雾弥漫,士兵们虽然被呛得咽痒流泪,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关节肿痛症状竟然逐渐消失了,训练的热情和战斗力也恢复如初。
凭借这一神奇的治疗方法,戚家军逐渐恢复了战斗力,并在后续的战斗中越战越勇,最终彻底平定了倭寇之乱。为了纪念九孔子在行军作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戚继光将其命名为“路路通”,寓意着士兵们在征战过程中能够畅通无阻,克服一切困难。
路路通的药用功效与临床应用
路路通,别名九孔子、枫果,源自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主要产地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其性味苦、平,归入肝、肾经,具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等症状。据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路路通通过熏烟疗疾的方式,可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对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等病状有显著的疗效。
在临床上,路路通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共同发挥治疗效果。例如,对于产后乳汁不通的情况,路路通可与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等药材合用,以通络下乳;对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等症状,路路通可与独活、木瓜、当归、鸡血藤等药材配伍,以蠲痹养血;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的情况,路路通可与茯苓皮、泽泻、车前子等药材同用,以利水消肿;对于肝经郁滞、乳结胀痛的症状,路路通可与青皮、丝瓜络、穿山甲等药材配伍,以疏肝通络。
路路通的药性苦降泄,平和少偏,既能走血分,又能入气分,擅长祛风、通经络、利水通痹、止痒、消肿、下乳。在治疗痹症时,无论寒热均可使用,尤其适用于兼筋脉拘挛的患者;在治疗缺乳或风疹瘙痒时,无论寒热或是否兼淤滞均可使用。然而,孕妇在使用路路通时需谨慎。在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寒凉、生冷食物以及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路路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路路通,其果实具有多孔结构,可通行十二经。其内含成分丰富,包括桦木酮酸、没食子酸、路路通酮A等,以及多种萜类、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这些成分赋予了路路通多重药理作用,如保肝、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缓解心肌梗死、止血等。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路路通还展现出抗炎镇痛、抑制病原微生物、神经保护、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路路通具有抑制胶原蛋白沉积的作用,这为临床在治疗皮肤病如瘢痕、痤疮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需特别注意的是,现代中药制剂“路路通注射液”与中药“路路通”并不相同。路路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等相关病症,如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因此,在使用时需明确区分,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封若雨,朱新宇,邢峰丽,等.路路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8):1175-1178.
2.王丹,马晓宁,李艳娟,等.养生中药路路通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3):246-248.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