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家底” 做实“管护文章”|英德构建乡村绿化长效管护机制

南方+ 记者

今年以来,英德市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种植香樟、铁冬青等各类苗木32.34万株,完成年初植绿计划的142.28%。

“三分种,七分养。”做好管护后半篇文章,是巩固提升乡村绿化工作成效的重要一环。日前,英德市专门印发工作指引,构建乡村绿化苗木网格化管护机制,推动从“植绿增绿”到长效管护的有序衔接,持续巩固植绿成果。

网格管理全覆盖  健全三级监管体系

该工作指引指导各镇(街)以权责清晰的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乡村绿化苗木管护工作,筑牢养护“保障线”。通过统筹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以条块融合的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将苗木抚育管护责任分解到各级党组织,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工作局面。

英城街道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英城街道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镇(街)驻片领导对所属片区的管护工作负总责,指导和督促该片区的管护工作。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实行三级网格管护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庄苗木的权属关系,分片分区划分管护“责任田”,夯实长效管护的组织和队伍保障,在全市285个村(含涉农社区)全覆盖建立起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对年内种下的树木实施网格专人管护,实现管护精细化、责任化、无盲区。

“头雁”带头明责任  确保苗木有人管

在健全由镇到村、由村到组的三级监管体系后,还要明确各级职责分工,确保树有人护、责有人担。该工作指引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一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指导做好本村(社区)范围内的乡村绿化苗木管护工作;村(社区)“两委”干部作为二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片区指导村民小组开展苗木管护工作,统筹安排三级网格管护力量落实日常管护机制,做好苗木管护记录;村(居)民小组长为三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苗木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了解掌握苗木生长情况。

横石塘镇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横石塘镇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在网格员的构成上,注意统筹吸纳党员、护林员、保洁员、各类志愿者、“四旁”“五边”周边群众等担任网格员,共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共5848人参与网格化管护。网格员在网格长的组织带领下开展日常管护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完善苗木管护逐级反馈机制,网格员对日常管护中发现的苗木异常、苗木病虫害、危树以及毁绿、占绿等情况,按照网格管理逐级上报、统筹解决,全面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

积分管理添动力  推动绿化管护提质增效

有人管,还要管得细、管得好。英德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大力鼓励村组将苗木管护纳入村规民约,落实乡村治理积分制和“门前三包”管理制度,把管护工作成效作为农村党员分类评星定级管理、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指标内容,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苗木管护的积极性。通过党组织牵头、党员带领,在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组建绿美生态建设志愿队伍,通过志愿队伍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模式参与绿化管护,做好修剪、浇水与排水、追肥、除草抚育等工作,切实提高基层的管护能力和养护水平。

东华镇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东华镇干部对树苗进行后期管护。通讯员供图

4月以来,针对受强降雨影响出现的苗木管护问题,英德市在汛情稍缓后,即推动各级网格迅速行动,针对苗木出现的回土表层被雨水冲刷、树木倒伏、根部积水等现象及时采取回填表土、扶正、支撑和排水等补救措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汛后补植改植5103株,补植率为60.58%。

此外,英德市成立203个镇级乡村绿化“回头看”工作验收评估小组,全覆盖直插植绿一线了解苗木成活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形成“日常巡护—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的闭环管理,实现以督促改、以督护绿。

南方+记者 焦莹

通讯员 英德市乡村绿化专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