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心血管科 蔡小丽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心血管科 程铭威主治医师
立夏,作为夏季的起始,标志着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的节气更迭。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太阳黄经恰好达到45°,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古人曰:“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得名立夏。立夏之后,雨季正式来临,雨量和雨日明显增多,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进入汛期,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谚语。
随着立夏的到来,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气温逐渐上升,暑热之气渐浓。这种气候变化容易导致一些人出现“疰夏”现象,特别是老幼体弱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等症状。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立夏之后,天气和饮食的变化可能导致痰湿内生,从而加重病情。
国医大师邓铁涛深谙中医之道,结合岭南地域特点和五行理论,认为南方冠心病人多因气虚痰浊所致。在治疗上,他强调从脾胃入手,创制了邓氏温胆汤这一经验方,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邓老温胆膏
功效:益气除痰祛瘀。
主治:用于气虚痰瘀证的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
基于邓氏经验、广东地域特色以及我院患者的具体情况,我院中医专家对邓氏温胆汤进行了延伸和发展,创立了邓老温胆膏方。膏方,又称膏滋剂,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经中医辨证施治后,选用道地药材精心熬制,再加入蜂蜜或胶类提炼而成的膏剂,方便携带且易于服用。
邓老温胆膏方在滋养脏腑、补虚扶正的同时,还能调和脏腑气机,祛除病邪。其配方在邓氏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包含五指毛桃、茯苓、党参、石斛、橘红、陈皮、竹茹、枳壳、鸡血藤、丹参等近20种药材,旨在宽胸除烦、补气扶正、养阴活血、宁心安神。自推出以来,邓老温胆膏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对于改善睡眠、减轻头晕头痛、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膏方的主要作用是强身防病,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投以膏方调理,可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然而,在服用膏方时,也需注意一些事项,如感冒发热、腹泻、月经来潮等情况下应暂停服用;避免食用油腻、辛辣、海鲜等食物,以免影响膏方的吸收。同时,服用膏方时不宜食用萝卜。
总之,立夏时节,我们需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体差异,采取合理的养生和保健措施,以维护身体健康。
专家介绍
李荣
教授、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德国访问学者,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国家华南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负责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慢性病防控与管理学会副会长。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20多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共出版论著8部11本。2003年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荣立广东省抗非英雄“三等功”和荣获广州市“抗非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广州市“羊城好医生”。
擅长: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20余年,临床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眩晕病(高血压病)、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悸病(心律失常)等。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德国明斯特大学索斯特教学医院研修学习心导管技术(冠脉造影+PTCA+STENT术、射频消融及心脏电生理起搏等技术)。从事冠脉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及心脏电生理起搏等工作15年。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心血管科)
心血管科:吴辉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心脏保护学组副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防治逾20年。主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擅长:心脏血管介入、疑难心血管病及心脏心理疾病(双心疾病)中西医诊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心血管科)
熊志华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内一科大主任,曾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深造。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胸痛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基层教育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
擅长:心血管、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诊治及心肺康复。能够熟练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疾病的处理。
蔡小丽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在读博士,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擅长: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庄利斯
副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2016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培训。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胸闷、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病症,擅长处理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
陈波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专业方向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曾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进修。
擅长:对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塞、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科常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呼吸、脑血管、消化疾病的诊治。
赵静
主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擅长: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内科常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程铭威
主治医师
硕士,规培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掌握冠脉造影术。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中西医诊疗,熟练处理呼吸等系统临床常见病、危急重症。
吴月瑶
医师
负责心肺康复中心各项检查评估及治疗,曾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进修。
擅长:心肺运动试验、肺功能检查、六分钟步行试验、睡眠呼吸监测、无创心排等检查,体外反搏、有氧训练、八段锦等心肺康复相关治疗。
心血管科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心血管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基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培训基地、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李荣教授为白云医院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与总院吴辉教授等专家团队通过常态化专家查房和门诊坐诊,指导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从教学、科研、技术共享、学术交流等均得到长足进步,实现医疗技术同质化。白云医院心血管科拥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心肺康复中心医师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博士1名。
心血管科于2020年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立项,2024年1月验收合格。科室设有心脏康复中心1个、广东省名医工作室1个,开放中医病房、中医治疗室、专科诊室,有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康复等亚专科治疗组。
心血管科是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在全区首度开展心衰中心建设工作,获得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心衰中心总部心衰中心认证。是白云区首家国家级心肺康复认证中心,心肺康复中心设置有八段锦、有氧运动、穴位拍打康复操示教区、运动康复区、6分钟步行试验区、心肺运动试验区、无创心排测试区、功率踏车测试区、体外反搏室、心血管科健康教育区、心脏康复门诊、心理康复门诊等,开展体外反搏治疗,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加丰富治疗手段。
心血管科实行“中西结合、中医特色”为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主攻重点病种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肌病等。科室根据多发病的发病特点,辨证推出滋肾平肝降压膏、冠心2号膏两款中药膏方。滋肾平肝降压膏有滋阴潜阳、安神助眠的功效,坚持服用能起到平稳降压的作用,在降压之余同时顾护肝肾功能。冠心2号膏适合冠心病心绞痛的气滞血瘀证患者,也适合常常自觉一过性胸口疼痛的患者用来调理体质。
心血管科通过中药内服、中医调摄、中药熏洗、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火龙罐、心脏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结合方式,有效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效益和口碑。
咨询电话:020-86459050
咨询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END
编辑 | 庄梦
复核 | 曹杰智、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