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中学:“原味教育”唤醒师生,办好润心赋能的宝藏学校

南方+ 记者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最紧张的日子里,对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的毕业班学生们来说,却似乎与平常无异——

早上6时,高三学生起床,开启新一天的学习;无论备考任务多么繁重紧张,学生都能按时享受到优质营养的饭菜,保证1小时高质量午睡;下午5时20分放学后,学生们在操场尽情挥洒汗水;晚上10时学生们自修结束,半个小时后统一熄灯就寝。

“吃得好、运动好、睡眠好,这是高效复习和从容应对考试的三大法宝。平时应该如此,高考前更应该保持‘原味’。”乐从中学党委书记申水源相信,回归本真、遵循教育本质的“原味教育”,将能有效唤醒师生成长内生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乐从中学日前举行高三团辅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筑梦远航。

六个一

“学生要有学生样”

走进乐从中学教学楼,一边是课堂内书声琅琅,一边是无人监考的考试井然有序,校园处处透露着自律、自觉。

“中学阶段是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时期,更是为人生成长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经过近3年的办学实践,申水源将校训进一步诠释为对学生的“六个一”要求。

“有一个好的品行、有一个好的身心、读一些好书、写一手好字、培养至少一种兴趣爱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六个一”已经和校训一样,融入到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这其中,品行无疑是第一位的。“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作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乐从中学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把培养“三观正、品行好”的学生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自觉把品行作为最高学历来追求。

立足优秀品行,学校鼓励学生多样化特色发展。23张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各13个……学生在校锻炼“随心所欲”;每天下午安排15分钟练字时间,让一手好字成为学生“行走的名片”;坚持开展高一高二共读“十二本(套)经典”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设5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的兴趣爱好蓬勃生长。

书香清自远,繁花满校园。

依循“六个一”的教育手段,学校持续向国家“双一流”等重点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去年更有2名学子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打造基础化学和美术等2个“市级特色项目”,并与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开设基础化学班,培养更多有志于投身化学化工等专业深造的学生。

“在主动学习中,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在学习中磨练意志、在进步中树立自信、在竞争中提升水平、在学习中成就自我,这是学生应有的样子。”在申水源看来,“六个一”不仅让乐中人有底气、有实力迈入心仪的大学校门,更将终身受益。

六个有

“老师要有老师样”

4月中旬,佛山市第二届中小学“命题·评题·品题”系列研训活动(化学专场)在乐从中学举行,来自乐从中学、石门中学等学校的化学教师先后登台,分享教学模式和经验。

作为广东省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乐从中学在高中化学学科方面,拥有强大的教学实力和深厚的师资底蕴。

其中,申水源是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持有广东省申水源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化学科组长和基础化学班班主任马恒春是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获得2023年第四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今年已经是我来到乐从中学工作的第15年。在挑战中前行,在机遇中成长,我在这里走好了‘后青春期’的成长之路。”马恒春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从教历程、备赛经历和成长感悟。

化学学科的举足轻重,是乐从中学注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缩影。目前,学校已设有多个省级、市级和区级工作室平台,有力支撑了全体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包括马恒春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教师接连涌现。

提升教学教研能力,教师永远在路上。“我给所有教师发展提出做到‘六个有’,有责任心、有仁爱之心、有教学思想、有强学习力、课堂有魅力、有幸福感。”申水源表示,“六个有”着眼师德师风、专业技术、目标追求,让好教师的成长之路有迹可循。

如今,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情怀、经验丰富、充满活力、勇于超越的教师团队,正在乐从中学绽放风采。

据统计,学校现有正编教师260多人,拥有正高级、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近70人,获省、市、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有近200人,助力学校办学水平长期稳居顺德区同类学校前列,担当起佛山三龙湾、佛山新城的核心学校和标杆学校,更被誉为区域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的一面旗帜。

三把剑

“学校要有学校样”

如今,乐从中学拥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3300人,是顺德区目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校。庞大的师生规模,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方面,乐从中学倡导理解性课堂教学观,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大观念,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真实实践、产生个人理解。

以乐从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备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课前学生们通过“自助”学习,掌握基本解题策略;课上,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考题特点与考查要点,并开展小组讨论“互助”,针对具体问题则提供“师助”解答。

这样的教学流程,便是乐从中学独创的“1+3”学习模式,师生在教学中寻找“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师助”途径和办法,最终实现解决问题。

在乐从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1+3’学习模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申水源说,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成长合作体系,学校也因此获评“广东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

学校不止是学习的地方,更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年实践探索,乐从中学已经形成一套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基本理论的“三剑塑魂”教育体系,包括高一“铸剑”、做一个“大方”的人,高二“砺剑”、做一个“大气”的人,高三“亮剑”、做一个“大写”的人,最终以十足信心、健康心态,顺利迎接高考检阅,迈过成长关键期。

课堂里,师生们锐意进取、奋楫笃行;操场上,学生们挥洒汗水、磨炼意志;校园里,动静相宜让学校散发蓬勃朝气——这正是学校应有的样子。

为学生成长护航、为学生发展奠基。未来,乐从中学将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创建成为一所品牌高中,用实际行动兑现这个美好承诺。

校园里,动静相宜让乐从中学散发蓬勃朝气。


■声音

乐从中学党委书记申水源:

教育如烹饪,“激发食材原味力”

2021年,申水源来到乐从中学,开始在全校力推“原味教育”。

“顺德菜讲求‘鱼有鱼味,鸡有鸡味’,就是通过烹饪手段激发食材原本滋味。我认为在这个方面教育跟烹饪一样,就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原味力’。”申水源说,浅显易懂的道理背后,是对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深刻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申水源坚持激活教师动力、激发学生能力。“对老师,我提出‘不要卷时间,要卷就卷课堂效率’;对学生,我提出‘学要学好,玩要玩好’。”申水源说,前不久佛山二模结束后,他安排高三学生到长鹿旅游休博园,“尽情玩一天,然后回家睡一天,第三天回到学校全身心投入复习。”

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申水源也强调务必把“把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智慧黑板全部装配、护眼灯全部更新、13个篮球场全部塑化……通过改造提升,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满足各种活动需求的场所。

经过近3年时间,乐从中学高考成绩已跻身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在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送入全国名牌高校的同时,学校也先后获得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奖、顺德区高中教学质量卓越奖,真正实现质与量的“双突破”。

南方+记者 李欣

校方供图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