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被称为烟卡的物品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了起来。
关于烟卡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啥是“烟卡”?
“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学生们聚在一起,以空掌心击拍地面,卡片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某女士前几天去接小学四年级的侄子放学,路过学校的小卖部时,为了树立在小孩子心中完美姑姑的形象,便告诉侄子可以“随意挑选”,结果侄子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零食不为所动,只说:“姑姑,我能不能买一张稀有烟卡”。
老板听完便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了满满的长方形小纸片,所谓烟卡,便是从各个品牌的香烟包装上剪下来的卡片折成的,卖价卖到了1元-10元不等。几个小学生见状都凑上来,半抢式的挑选起来。
5月8日,在河南郑州的一家农贸市场内,两个学龄前儿童在地上玩烟卡。
“我发现最近有好多孩子在玩这个,当时看到他们两个在玩,我就拍了一下。他们看到我拍就冲我笑笑,两个人的手拍得都挺红的。”郑州市民李女士称。
据了解,2024年初开始,一种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地流行起来的游戏,所使用的烟卡是由香烟盒顶盖的厚纸张折叠而成。
目前已经流传至全国并让不少小学生都为之上瘾,有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烟卡,把自己父亲还未抽完的香烟盒子都给撕掉了,甚至偷偷买烟只为获得更多的烟卡。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烟卡关键词,种类繁多,有“精品稀有卡”、“稀有绝版卡”等,价格也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甚至有商家将“本店只售真烟卡”作为卖点,称“用假卡别的小朋友不跟你玩”。
有网友说,70后,小时候玩过,那会儿是三角形的。还有网友表示:“小孩子们的一些爱好,我们引导着来,别太简单粗暴对待了。”
但有家长反映,有孩子为了玩烟卡游戏,将早餐钱、零用钱省下来去学校周边的店铺或是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烟卡,甚至还有孩子去垃圾桶里翻找、找陌生人索要。
还有家长担忧,玩烟卡游戏带有赌博色彩,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刺激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在网络上,很多商家有烟卡售卖。不仅有国内的香烟品牌,也有国外品牌。
多地多所小学发布“烟卡”提示
三亚市教育局发布《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重要提示》称,“拍烟卡”游戏成瘾存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的风险隐患。请家长配合学校禁止“烟卡”进校园,校方一旦发现学生带“烟卡”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拍烟卡”游戏,可立即制止并当场没收“烟卡”。
广州科学城小学家委会称,“烟卡”来自烟盒,含有害物质,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烟卡”来自不同途径,有些来自学生个人收集,有些则来自网购,还请各位家长提高警惕,加强相关教育、引导。
湖南多所学校也发布“禁令”,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合力制止学生玩“烟牌”,让他们能深刻认识到危害性。
一片“禁”声里的特别声音
“在游戏里能习得遵守规则、竞争合作、统筹分析、人际交往、资源利用等能力……”在关于“烟卡”游戏的一片“禁”声中,湖南浏阳市道吾小学校长陈利莎给家长们写了一封特别的信。
陈利莎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现在的孩子还面临虚拟游戏的吞噬,真实的交往、真实的输赢、真实的规则却越来越少。真实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把自己带入到各种的角色和身份里,这个过程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学生们的课堂辩论
道吾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是否打烟牌”的讨论,孩子们开展主题班会和辩论,通过给校长的一封信表达观点。其中一封写道,“我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重视,我还从未写过对学校的建议。”随后逻辑清晰地写明希望能继续“打烟牌”的理由。家长们也纷纷在来信回执上写下观点,给出反对或赞同的原因。
不论是如今的“烟卡”还是曾经的盲盒,孩子们的适度玩乐无可厚非。面对不断“焕新”的校园风潮,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和他们一起探索更和谐的游戏形式,陈利莎校长的这封信和道吾小学展开的讨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网友热议:不要禁掉童年快乐
“烟卡”游戏引发家长和学校的担忧,在社交平台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有网友表示积极支持禁令:禁“烟卡”,但不要禁掉小朋友的童年快乐。
“堵”还是“疏”?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前提下,让规则更有弹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彩的回忆。
文章来源:广东普法
请关注“茶山政法”南方号,了解更多平安资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