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名市国资委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围绕《茂名市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若干措施》(“国企16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前行,以国资实践体现责任和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茂名实践贡献国资新力量。
聚焦做强国有企业管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茂名市国资委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强化国有企业管理。继续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印发《茂名市国资委制度汇编》,共整理8类、107项制度规定,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评和薪酬改革,以“一利五率”为考核重点,将企业转型升级与合资公司经营效益作为考评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细化考核项目。开展一级监管企业(含委托监管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评。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向一级监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和外部董事。指导一级监管企业成立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管理集团各级企业资金。建立政府性项目的投资收益平衡机制。参照先进国有企业做法,在市场化经营的市属国有企业中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2024年有2个二级以下监管企业试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用人用工制度改革,落实市属国有企业“定员定岗、逢进必考,统一招考、统一培训”制度。2023年通过统一招考为国有企业输送了43名高素质人才。建立国资国企人才库,吹响“人才强企”战略号角。
聚焦做优国有企业效益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茂名市国资委始终坚持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指导,推进市属国企“一企一主业工程”,重塑国企的业务模式和经营体系,推动国企由融资型平台公司向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市场公司转型升级。市发展集团在推动城市片区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历史文化整治和改善提升等方面精心打造精品工程。2024年共承担40个工程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2.8亿元。奥体中心(运动场)、奥体大道(一期)(二期)、太和大道(一期)(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该集团2023年营业收入14.64亿元,同比增加13.79%,净利润5346万元,同比增长159.26%;市交投集团在做好交通运输业务的同时,努力拓展研学游、旅游包车等业务,提高“茂名交旅”品牌知名度和揽客能力。2023年旅游运输业务完成业绩4683万元,共计服务游客6万多人次,研学旅行业务实现营收403万元;茂名港集团作为茂名最大的港口码头运营商,深度参与茂名市“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发展战略,推动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东区化工码头、海上公共管廊、化工仓储库区等建成即将投产,茂名港务中心建成投用,茂名港集团由项目建设迈入项目运营新阶段。2023年实现营收超20亿元,同比增长149%,利润超8000万元,同比增长34%,资产规模超135亿元。2024年3月成功发行广东省首笔企业境外蓝色债券、茂名市首笔境外人民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4亿元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和澳门两地交易所上市。直面国际客户开展供应链服务业务,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支付金额超700万元;市农文旅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06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资产规模及经营收入大幅提升。目前,市农文旅集团业务囊括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与销售、生鲜食材配送、特色农特产销售、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及运营、文艺创作及演出、电影放映及影视制作等。聚焦做大资产总量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据统计,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共有135家,其中直接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7家,委托监管市属国有企业2家,合资公司38家,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094.33亿元,其中市属677.33亿元,同比增长23.30%,全市国企资产总额历史性地实现了首次超千亿大关,为全市项目(包括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累计700多亿元。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国企资产总额达到了1,138.56亿元,同比增长12.50%,国企资产总量跃居粤东西北第一名,全市国企营业收入28.23亿元,全省排名第8位。2023年,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土地出让竞拍,参与政府可控的屋顶光伏资源开发,为增加财政收入60多亿、缓解财政压力,在关键时刻展现国资国企担当。2023年,茂名市国资委被广东省国资委评为年度财务快报工作先进单位。茂名市国资委通过注资产、并资源,做大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新组建的市产投公司、市数据集团、市农文旅集团发展壮大,努力成为国企转型发展的标杆企业,与央企、省企、广州市国企及优秀民企成立广东茂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一系列“茂字号”合作企业,支持企业扩大营收规模,推动高州水库资产注入市属国企,推动市发展集团、茂名高新发展集团实现AA+信用评级。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周鸿鹏 林晓妍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潘宇丽
初审:柯柱基
审核:温国
来源:茂名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