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人才向“新”,发展提“质”

南方+

百企入校,共谋发展。近日,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工商务局、区工商联等单位携手合作,策划实施“百企进校园·产教融合发展”专题调研活动,140家次企业走进多所职业技工院校,协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梯队,为新会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新会率先成为江门首个千亿强区的撒手锏,更是新会当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站在千亿新起点上,新会区人社局正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不遗余力引进人才,全心全意培养人才,用心用情服务人才,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新会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新会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图为落户新会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杨兴乐 摄

新会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图为落户新会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杨兴乐 摄

激发改革赋能新动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人才向“新”的必由之路,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根据《新会区促进“葵乡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新会制定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实施方案,将面向区内各行业领域中专业水平较高、社会贡献较大、行业知名度较高,但受学历、论文、职称等条件限制不能纳入市、区人才分类目录的人才进行人才评选。

拓宽人才认定渠道,新会进一步激发全区各行业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情,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实现创新与创业的“互相成就”,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

强化产才互嵌融合,新会区人社局不断深化人才自主培养工作,激发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一方面,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联合政府、职业(技工)院校、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共建“园区技校”联合体、园区技能大师工作站、“园区技校”培训点等培训载体25个,开展“园区技校·一园一策”和“一企一案”巡回培训活动,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共同探索“校企双制班”“新型学徒制”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就近就地为园区和企业开展“点菜式”培训,提升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1人获评全市首位“首席技师”,1人获评全市第二位“特级技师”。

另一方面,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启动“一镇一业”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创新“三项工程”+“农村电商”+“预制菜”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粤菜师傅”创业就业孵化站,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三项工程”有关人员8633人。

创新引才工作方式,新会区人社局深入园区、企业调研人才需求,积极拓宽人才集聚渠道,加速人才资源向产业、企业集聚。

比如,深化校地合作,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湘潭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签订人才供给基地协议,通过校园招聘、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来新会就业创业;又如,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组织全区重点企业前往东莞、深圳、珠海等地开展“产业工程师预约洽谈会”,为企业搭建产才交流平台,为产业工程师队伍建设注入新力量。

用好平台聚智新效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推动人才向“新”的关键一环,要消除创新型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顾虑,集中资源打造更多引才聚才“强磁场”、科技创新“新高地”,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价值创造、创新突破和自我实现的平台、机会和场景。

新会区人社局持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激发博士、博士后人才创新活力,加强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方面,加快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引进全职博士博士后开展科研项目攻关。2023年以来,新增2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包括新会澳保生物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中车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增博士博士后人才25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用好“揭榜领题”赛实现产才对接,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个项目分获银奖、铜奖并成功与博士博士后团队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注入新动能。

4月10日,新会区人民政府与单杨院士团队签订新会陈皮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新会将与单杨院士团队联合建立“单杨院士创新团队新会陈皮工作室”和“单杨院士新会陈皮创新研究院”,深入开展新会柑、新会陈皮产业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优育强新会陈皮药、食、茶、健等精深加工链条,加快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

用好“揭榜挂帅”等灵活用才机制,新会正推动“领军人才+链主企业”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卡点,实现人才“能量核”与产业“增长极”同生共进,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

营造服务留才新生态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构建一流人才生态,要聚焦人才需求,整合服务力量,因地制宜直击症结、因人施策解决难题,协调解决好人才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成就人才安心安业的“大事要事”。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新会区人社局多层次、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机制,着力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一方面,健全“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发布《新会区人才“一站式”服务事项指南》,打造1个新会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智慧人才系统、人才驿站、人才管家等人才服务资源,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人才交流、成果展示等便捷服务。

另一方面,落实人才、职称政策宣传工作,借助企业专场政策宣讲会、人社公共服务驿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齐发力,确保政策用好用足,2023 年累计开展企业专场政策宣讲会32场,服务人才超1000人次,并继续为专技人才职称申报提供“中午不打烊”服务。

此外,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打造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4月18至19日,新会区人社局组织1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前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桂林理工大学,开展“逐梦湾区 圆梦新会”招才引智活动。“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新会区正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力求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新会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现场推介了新会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交通方便、产业布局、人文环境等。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焕福表示:“我们学院有色金属产业学院是省级实验室,现正申请国家级实验室。学院目前已配备专业的科研设备,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转化非常多,很乐意与新会的企业一起解决‘卡脖子’问题。”

活动中,新会区人社局分别与上述高校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并携15家用人单位提供管培生、研发工程师、教师、会计、技术类等139个就业岗位。

做实做细新时代人才工作,新会正以人才发展理念和人才体制机制之“新”,促进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创新效能之“质”,用心浇灌、精心培育、耐心等待人才之花结出科技创新之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人才支撑。

【撰文】黄绍侦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