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2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圆满完成,共浇筑混凝土6686立方米,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进入双机组建设新阶段。
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湛江核电供图
廉江核电项目是国家电投集团在广东开发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由国核湛江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核电”)负责建设及运营管理,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862万千瓦,总投资1300亿元。据了解,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为70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0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260.1万吨、二氧化硫约17.1万吨、氮氧化物约14.9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4.8万公顷。
目前,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23年9月、2024年4月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28年建成投运,届时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
首次采用新技术,开发使用“世界核电第一塔”
廉江核电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这也是我国核能领域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冷却塔。每台机组配置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风高位集水塔,塔高218.7米、零米直径约175米,单塔淋水面积20000平方米,是世界首个核电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使用将拓宽我国核电厂址开发的布局和空间,进一步提升核电项目环境友好型,为我国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示范和借鉴意义。
正在建设中的廉江核电项目1号冷却塔。湛江核电供图
首创利用新机械,建设“中国核电第一吊”
相较于传统履带吊,廉江核电项目在国内核电行业首创利用横跨反应堆厂房的大型龙门吊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吊机,用以代替大型履带吊进行核电站建设期间大型结构模块及设备的吊装及转运,为我国三代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新方案。这一大型龙门吊转安全性更高,抗风能力强,可抵抗17级台风;其为门式结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转场方便快捷,从驻留场地移动至吊装位置不超过30分钟;检修维护简单,无需变工况;经济性好,可大大节约运维及管理成本。
因地制宜,首次使用直立边坡设计方案
廉江核电一期工程核岛基坑在国内核电领域首次使用直立边坡设计方案。“直立边坡”即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方式,既能提高基坑安全系数、减小基坑边坡暴露面积和汇水面积,又大大提升了应对厂址特定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能力,同时减少基坑土石方开挖量和对项目原始地层的破坏,节省核岛建设用地面积,对国内后续核电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建设五星“智慧工地”,助力核能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荣获2023年度电力建设智慧工程五星(最高星)典型案例。“智慧工地”主要通过5G专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重技术实现项目“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实时、智能监控和管理,以全面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精细化安全管理水平。未来,湛江核电会进一步加强各功能模块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融合,将应用嵌入业务流,同步探索依托“智慧工地”大数据的安全质量态势感知平台,持续为全面提升廉江核电项目安质环节创造新价值,并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智慧工地”。
正在建设中的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湛江核电供图
廉江核电项目建设以来,湛江核电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原则,严格落实“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与“两个零容忍”要求,坚决扛起核安全责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致力于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撰文】杨靖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