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很AI,人工智能主题教研活动在未来小学举办

南方+

5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深圳龙华学校教育集团未来小学举办深圳市小学人工智能主题教研活动。未来小学是深圳市龙华区唯一一所以“未来”命名的学校。学校秉承“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教育理念,主张以数智化技术和学习场域为支撑,以启迪智慧和发展智慧为宗旨的“@未来”课程为载体,以数智素养为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型教师为向导,为培育“适应未来,胜任全球”的世界公民奠基。

。

得力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课程,学校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首批核心实验学校、全国馆校结合科技教育基地学校、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深圳市中小学创客实践室、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等殊荣,培养的学生在世界、全国和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均斩获佳绩,形成了鲜明的未来“科创”品牌。

未来学习中心:集体验、学习、竞赛为一体

参加教研活动的嘉宾首先参观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体验区。未来学习中心是集体验、学习、竞赛为一体的科创空间。整个体验区自架空层至中心内部共分为“智能体验区”、“科创成果展示区”和“竞赛训练区”三个区域。

。

其中,位于架空层和未来学习中心前段的“智能体验区”包含多台人工智能棋类机器人、积木拼装及思维训练器材。“科创作品展示区”则展示了我校“科创达人”课程的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作品。活动当天,该社团的孩子们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其中获得省、市科创大赛一、二等奖的发明作品。“竞赛训练区”是学校“智能机器人”课程的训练空间,在这里,不仅展示了该课程获得国家一、二等奖的“超能行动”赛项成果,社团的孩子们还为我们演示了即将参赛的“智造未来”赛项。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大部分空间均对全体学生开放,旨在让孩子们随时随地体验探究,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科创能力。

人工智能教育:推动育人目标与方式的转变

会上,深圳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曹晓明教授围绕“为何要变革”“转型的发展方向”“如何有效推动转型和突破“三个方面,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变革 、转型与突破》讲座。讲座结合大量丰富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为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展示当前数字化应用背景下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方向。

。

曹晓明提出,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育人目标与方式的转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转型”的可能性,是驱动转型变革的外在推手,教育政策是推动重要诱因和加速的动力,教育大数据的发展是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技术基础。曹晓明院长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老师们今后更好地应用数字化,优化教学方式,提供了有益思考与启发。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开发“@未来”智慧课程

未来小学党支部书记马强国以《数智时代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展示学校的智慧育人图谱,介绍了来小学智慧教学理念,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设置真实问题或任务,利用AI辅助,让孩子在真实情境和场域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开发为儿童的创新实践赋能的“@未来”智慧课程,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

。

马强国谈到,当下对未来学校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未来小学有责任和勇气面向2035、2050,甚至更远,让未来图景既是看得见的风景,也是可以抵达的景点。

方案设计到实践探索:学生亲历图书馆AI 升级

未来小学办公室主任马艳表示,学校一直紧跟“数字龙华”发展战略,依托学校为“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的优势,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校内的普及。

。

随后,她以《未来小学图书馆AI升级》项目为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五年级人工智能项目式课程。该项目基于学生提出改造学校图书馆的建议,设置了驱动性问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学校图书馆进行AI升级改造并确定了最终的核心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AI图书借阅系统”。让学生亲历从方案设计到实践探索,最后智造成果、评价展示的完整过程,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方法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优化。

《设计智能借还图书系统》是《“未来小学图书馆AI升级”》项目课程的第四课时,此任务属于项目开展的第三阶段,根据项目入项时设计的方案,学生要能将OCR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场景中,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借还图书系统。学生利用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OCR)联合人脸识别系统解决“借还图书”的问题,通过完善流程图、利用扣叮编程软件编写图书借还程序实现图书借还系统功能,深入接触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加深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

AI体验成生活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信息技术科副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员朱光明老师认为蒋朗老师的课程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以项目式、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方式在真实场景中,给学生科学的体验和感受,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朱老师还指出深圳市率先进行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教学应关注AI模型对于教学的帮助,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主任毋丹丹谈到,她非常欣喜地在未来小学里看到AI体验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小学对给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好的路径。其次她感谢两位专家明智、明确、明晰的指导给未来教育做了很好的引领,强调深圳市教育局在之后将继续加大对于未来资源支持、课程的支持、教研培训活动和赛事支持,着力打造深圳市的AI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信息技术科副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员朱光明,深圳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曹晓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主任毋丹丹,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谢莉,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化与科技部部长吴兆斌,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邓翠玲及各区信息科技教研员等出席本次活动。

【撰文】李嘉耀

编辑 王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