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为何能“双向奔赴”?三个关键词看懂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5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国事访问后乘专机回到北京。

5月5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均获得高规格礼遇。此访期间,中国同三国签署多份联合声明和合作文件,可谓成果丰硕。

中国和欧洲为何能够上演“双向奔赴”?从三个关键词,可看出此次中欧元首外交的“含金量”。

 第一个关键词:真诚 

在两国发展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元首外交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中国国家元首将欧洲作为年度首访的目的地,本身就传达出重视中欧关系的信号。

更为特殊的是,今年还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中匈建交75周年三个关键节点。在这一年安排元首访欧之行,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中国展现的这份真诚,欧洲三国均以高度的热情和高规格的礼遇作为回应。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地标性建筑“格内克斯塔”悬挂起五星红旗和“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国朋友”标语。在市内主要道路,沿线排列的中塞两国国旗,见证着两国“铁杆”友谊的延续。

这是5月5日拍摄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格内克斯塔上悬挂的巨幅五星红旗。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是5月5日拍摄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格内克斯塔上悬挂的巨幅五星红旗。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塞尔维亚领空后,塞尔维亚两架空军战机升空护航。在匈牙利,这一场面再次出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夫妇、外长西雅尔多等政府高级官员来到机场热情迎接,匈牙利少年儿童跳起欢快的民族传统舞蹈查尔达什舞曲,向习近平表达最热烈的欢迎。

而作为今年首次出访的开篇之作,习近平主席的法国之行可谓“超规格接待”“超深度交流”“超范围影响”。5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在巴黎荣军院和巴黎爱丽舍宫,为习近平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7日,应马克龙特别邀请,习近平乘专机赴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

“在外事访问中,两国元首除了进行正式会谈,还在首都以外开展特别行程,这在中法两国都不常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介绍。

事实上,这番行程是马克龙对去年4月访华时前往广州行程的回应。当时,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观景品茗,欣赏古琴演奏《高山流水》,被传为一段佳话。

而当两国元首在南法山区续写这段情谊时,马克龙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写下这番话语:“通过我们个人故事的分享,我们的关系也在逐渐形成,非常高兴在上比利牛斯省图尔马莱山口接待您,习近平主席,此地对我意义非凡,就像您在广州接待了我一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国家元首到访,马克龙罕见地连发了12条推文,有法文,也有中文。

董一凡指出,中法两国这两次的行程安排,表现出两国对发展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有战略引领作用。

“通过国家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关系,乃至发展个人友谊,中法两国得以扩大共识,进一步推进两国关系。”董一凡说。

 第二个关键词:合作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此次访问欧洲期间,同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签署了共6份联合声明,签署或达成一致的双边合作文件多达数十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晓径注意到,从中法两国此次签署的18项部门间合作协议来看,两国不仅致力于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商全球治理方面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还在农业、航空、绿色发展、文化艺术交流等多个具体领域继续加强合作。

用一句话概括:中法不仅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还在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法两国为何能够达成如此深的合作程度?在陈晓径看来,这与中法两国作为“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这一独特的定位有关。

在欧洲国家中,中法两国拥有特殊情谊。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今年1月,习近平同马克龙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习近平表示,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重要作用。

5月4日,“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图片展”在法国巴黎举办。图片来源:新华社

5月4日,“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图片展”在法国巴黎举办。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法建交60周年的背景下,两国元首再度会面,具有历史意义。

“中法两国共同期待‘风雨一甲子’的中法关系顺利开启‘阳光新甲子’。此次访问也有望促进法国在欧盟发挥更加正面的战略引领作用,推动中欧关系优势互补、合力增益。”陈晓径说。

随后进行的中塞、中匈元首外交,则显示出中国对新时代中欧关系的独特战略思考。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5年再度访问欧洲,到访的三个国家中有两个是中东欧国家。陈晓径认为,这显示出在未来中国对欧外交中,中东欧国家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塞匈两国也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与西欧国家对比,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更加认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绿色发展技术有较大需求。巩固中塞关系、中匈关系,也有利于我国在欧洲打造双边合作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从而增强我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陈晓径说。

 第三个关键词:共识 

跨越亚欧大陆两端,中国与欧洲多国深化合作、紧密联系。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当下,中欧两国取得更多共识,弥足珍贵。

董一凡注意到,在此次访欧之行中,中国和欧洲国家元首之间就地区事务、全球治理、国际秩序等领域的讨论,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例如,在中法两国签署的4项联合声明中,就包含了中东局势、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等受到全球关切的重要议题。

5月6日,习近平访问法国期间,同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冯德莱恩表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互信,避免误解,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冯德莱恩说。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就近期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的“中国产能过剩论”,习近平在5月6日中法欧领导人举行三方会晤时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这一表态是高瞻远瞩的,有利于纠正欧盟在绿色贸易领域的对华错误认知,也有利于增进贸易分歧领域中,中国话语的能见度的影响力。”陈晓径说。

董一凡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中欧双方只有通过坦诚客观的沟通,通过磋商协调,共同应对双方关切、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寻找出更多利益共同点。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为双方达成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更多动力,释放了更多利好。

“中欧关系正面临时代考验。中国同欧洲国家开展的大国外交成效如何,将成为回答‘世界朝哪个方向走’这一命题的关键变量之一。这将同时考验中国和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智慧。”董一凡表示。

【话题研究员】泠汐 吴彬彬 洪鑫

【策划】纪蓓 丁晓然

编辑 邓苇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