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培育“未来人才”!这场全国研讨活动在龙江举行

南方+ 记者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5月10日,一场主题为“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学习”的全国性研讨活动在顺德龙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700名教育工作者参与,共同探讨跨学科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办,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教育教学研究室承办,由深圳市立言教育研究院以及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协办。旨在汇聚全国教育界的智慧和力量,为跨学科学习,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这次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理念下课程教学改革,层次多样、内容丰富,为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平台。”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锦松表示,龙江探索的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全区作出了创新示范。而龙江实验学校作为龙江优质学校代表,大胆迈出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有力推动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于顺德卓越课堂顶层设计,龙江对课程与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提出了‘未来课堂’的创新范式。”龙江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蔡丽姬表示,“未来课堂”旨在构建以学生核心发展为导向的课堂新样态,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跨学科教育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推动跨学科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上,龙江实验学校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区的前列。活动上,龙江实验学校校长刘亚分享了学校打造“创意+”课程的探索实践。

刘亚分享学校打造“创意+”课程的探索实践。通讯员供图

据刘亚介绍,龙江实验学校的“创意+”课程以创意为核心,结合真实问题和跨学科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课程自2015年开始实施。

“在‘创意+’课程的带动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刘亚表示,学校学生在科技创新类比赛中的获奖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503人次。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也显著提升,获奖总数从2015学年的103人次增长到2023学年的1137人次。

龙江实验学校老师李杨阳进行跨学科课例展示。通讯员供图

龙江实验学校老师李杨阳进行跨学科课例展示。通讯员供图

在跨学科课例展示环节,来自龙江实验学校的多位老师代表进行了精彩演绎。比如李杨阳老师的《畅想未来的家》,结合地区产业特色,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共同畅想未来的家,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张楚彬老师的“未来的家产品发布会”,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将创意转化为智能家居设计方案。

学生进行“未来的家产品发布会”。通讯员供图

此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刘宪华为与会者带来了《学校高质量发展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路径探索》的专题讲座。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书记刘英健发表了题为《基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点评报告。

刘英健表示,课程建设与实施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次活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两个分会场活动同步进行。来自省内外的多位教师、校长代表分别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课程实践和体系打造,分享了各自的探索经验和思考。

南方+记者 白桦

通讯员 龙实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