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肇庆四会市获评创先类县(市)优秀等次!
四会城区航拍。
近年来,四会全市上下掀起了推进富县强镇兴村的火热实践,“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成势见效。四会市成功上榜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入选省首批典型县(市、区)名单;大沙镇连续七届入选全国千强镇,龙甫镇首次入选千强镇榜单;另外,还有1个镇、8条村入选省典型镇、村,2个镇、6条村入选肇庆市典型镇、村。2023年四会全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9.15亿元,占肇庆全市的27.2%,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广东金田铜业有限公司生产线。 南方+ 施亮 拍摄
制造业当家更加厚实。2023年,四会规上工业增加值379.89亿元,占肇庆全市的44.1%。
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协鑫集团6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投资额达51.7亿元,其中1个项目已动工建设,打造协鑫大湾区新能源智能制造第一基地。飞南资源在2023年9月成功上市。同宇新材料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为肇庆首家。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加快建设,四个主导园区扩容提质、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加快建设。
改革创新动力更加充足。四会市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系统承接省级行政职权事项,深化镇(街道)体制改革;加强主导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2023年四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7家。
城区“强中心”有力有效。四会重点领域投资进度迅猛,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19个项目获批专项债资金21.68亿元,全部完成支出;4个省重点项目、25个肇庆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2.18%、109.14%。
交通路网越织越密,阅湖路、景兴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
城市商贸经济持续兴旺,实有市场经营主体突破7.7万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均位居肇庆各县(市、区)前列,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
四会市大沙镇隆马元心村农房风貌。
乡镇“强功能”加快推进。2023年,四会构建起“43223”镇域发展体系,3个中心镇联城带村功能持续增强,其中大沙镇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新城和全省镇域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2个工业类专业镇和2个农业类专业镇,深度发力“一镇一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3个特色镇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禀赋,在山水观光、文化旅游、绿色低碳上深度挖掘。
如今,大沙镇入选省首批典型镇,大沙镇隆马村等8个村入选省典型村;龙甫镇、江谷镇入选肇庆市典型镇,下茆镇楼脚村等6个村入选肇庆市典型村。
典型突破初见成效。四会引导政策、要素、力量向典型培育倾斜,谋划落地一批典型镇村重点项目。对照典型村建设标准,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逐步完善村级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庄风貌和促进三产融合。
四会聚焦“1+4+7+9+N”的建设要求,争取培育更多典型镇村,形成示范引领作用。美丽圩镇建设全面启动,镇(街道)与建筑企业“1+1+1”完成结对帮扶项目10个。其中,大沙镇典型镇建设规划完成编制,着力打造成为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
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创新扎实推进。四会新增14条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全市9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精彩纷呈,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江谷镇打造出龙江河亲水营地,宛若故里罗源镇历历万乡艺术村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禅之源民宿获2022—2023年“广信杯”大湾区“最美民宿”大赛最佳旅游民宿称号,黄田镇入选2022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持续抓好“六大行动”。四会做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等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一村千树、一圩千树”行动,将县镇村绿化规划纳入典型镇村规划编制中,实现有序衔接。
乡村产业振兴走出新步伐。2023年,四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0.72亿元,增长4.5%。
四会沙糖桔种植基地。
四会兰花亮相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产值增长至5.5亿元。沙糖桔种植标准化项目获评“广东省四会沙糖桔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奇乐之仁堂好巧品牌沙糖桔系列饮料在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农产品金奖。
全省首个涉农银行“信用联盟”在四会创设,12个信用村获得“整村授信”1.43亿元。全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十万元。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臧路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