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三院护理部主任胡超燕:既要以患者为中心,也不能忽视护士的需求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成为护士,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护理不是我第一选择,但因为志愿被调剂,我来到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就读护理专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就开始了大学生活,至今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就留在广州工作,迄今已有18年时间。毕业实习结束后,我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入骨科工作,从一名小护士,一路“升级”成为了护理部主任。回首来时的选择,虽然是被“好就业”的说辞“忽悠”进入护理学,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我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已超乎了一份普通职业。

护理是一门有人文关怀的技术活。还记得刚毕业那年,我在医院护理一位“老广”,他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于是写了一首诗给我,大致意思是我作为一个异乡人来到广州奋斗,勇气可嘉,还能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值得表扬。事实上,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但没想到会赢得了陌生病患的莫大认可,这首诗到现在我还珍藏着,不仅是对我的职业生涯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希望自己能一直善待患者,理解患者。

在工作中,我真切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专业价值。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曾帮助多名伤员,有一位截肢的病人,会有幻肢痛,一直跟我说自己的脚趾头很痛。听到这一幕,我换位思考,试着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这类的事件总让我很想去帮助他们。在护理期间我不断学习,关注他们的心理创伤,也尽量帮助他们调整饮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他们回去转到康复医院,我也常去看望他们,如今我依旧跟他们保持着联系。这段特护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自己真的能够帮助别人,这个专业是很有价值的。

在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中,我的信念也逐渐积累下来,愿意在护理行业中扎根。没有人天生适合某一份职业。工作的前一两年,难免动摇和挣扎,毕竟医院是阅尽人间百态的场所,我看到了许多负面的东西。但是每当摇摆时,医院就会给予平台外出进修学习,让我重新认识到护理行业的魅力。

护理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工作期间,我不仅读了急诊的专科护士,而且还完成了骨科专科护士的认证。专科护士对护士的职业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能帮助护士系统学习某一个领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成长为该领域的护理专家。作为一名护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学习的习惯,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在我每个阶段遇到瓶颈时,我都是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知识技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解决当前难题。

10年前,我在创伤骨科担任护士长期间,那时创伤骨科的病人非常年轻,但是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现在的创伤骨科已经接收了许多年龄超过90岁的患者,很多时候,80岁的病人年纪都算小。这类病人与以前单纯的骨折是两个概念。他们身上可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查房交班时,就能发现拖班时间很长。这是因为病情复杂增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护士觉得很难处理好这些患者,工作压力就特别大。

我开始寻找破解之道。我带领着护士学习骨科以外的内科、外科、中医的知识,在教科书中寻找不同案例逐步对照学习。经过了两年时间,我们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也明白了应该如何更好护理这些高龄患者。

从护士长到护理部主任,最大的变化是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以前,我只需要专科领域的护士和患者,现在当了护理部主任后,我就要考虑到400多名护士的感受,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科,还要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想办法,铺好路。护理人员在整个医院的职工人数中占比不小,如果这部分人处于懈怠状态,医院发展就有可能“掉链子”。所以,我还要想办法,维持护士们积极的精神状态,跟上医院前进的步伐。

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我一直在推行“我本护理”的理念与模式。以前,医疗和护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医生、护士的感受。社会在积极关注患者的同时,还要关注护士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在这种理念下,护士们才能逐渐被看见,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更有动力照顾病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文字整理】南方+记者 黄锦辉 实习生 李智森

通讯员 施佳平 冼柏虎 李龙浩

点击下方链接,为护理人点赞:

真心话大挑战!22位护理大咖有话说,哪位最让你有感触?

编辑 余佩 李杰伦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