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伴随着各类网络游戏的火爆,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盯上了防诈意识不强的孩子,以“扫码免费领取皮肤装备”的名义实施诈骗。
现实不是“游戏”,如果反诈意识跟不上“游戏”操作,你将被骗得一无所有......
今天就为大家解析一下“网络游戏产品诈骗套路”。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被骗
2024年4月6日,横江村的阿江(化名)在家中做家务,无暇看管在家的12岁外孙,阿江见其无聊便将自己手机给外孙玩游戏。外孙在玩游戏时遇到陌生人私信称免费送装备,便用阿江的账号添加了对方,期间对方向其索要一张成年人照片,其在手机中翻到阿江的身份证照片便发给了对方。
随后对方要求外孙下载一个APP,外孙下载好后加入指定房间开启屏幕共享以及远程控制功能看到对方操作一阵后,收到了几条验证码短信,发觉不对劲后便退出屏幕共享,并急急忙忙地将手机还给阿江。阿江看到外孙这么着急将手机还回来发觉不对劲,检查手机后发现自己银行卡被转走了6000元。向外孙追问了解情况后,阿江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发布广告 投放诱饵
骗子通过在各类社交、视频平台发布大量虚假广告,冒充游戏客服以私信、私聊的方式告诉游戏玩家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或装备,吸引玩家添加联系方式。
编造理由 诱导转账
骗子以需要成年人账号操作为由,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操作,再以扫码超时、微信冻结、扣钱、坐牢等理由恐吓受害者,要求受害人提供微信或银行卡账户的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来远程操控受害人的手机。
警方提醒
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
孩子们涉世未深、阅历不足,而网络空间纷繁复杂。骗子为了行骗,更是巧舌如簧,花样百出,孩子们很容易上当。所以,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平时的上网情况。
保管好支付信息
请家长保管好手机,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如微信、支付宝账号付款码,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
对孩子加强反诈教育
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更新升级很快,请家长们空闲之时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定期将最新的反诈知识传授给孩子,提高孩子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文章来源:平安茶山
请关注“茶山政法”南方号,了解更多平安资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