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为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临近毕业季,肇庆各地校园招聘会持续“热辣滚烫”,肇庆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佛山高明一医院就与15名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肇庆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课程。
护理专业不仅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且需求日益增长的行业。近年来,肇庆护理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布局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肇庆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院校,在提升肇庆医护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区域医疗服务质量,为珠三角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以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结合为特色
“大医精诚、知行合一”。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8个大字的校训。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这所建校于1958年,前身为中山医学院肇庆分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肇庆医专”)的医科类院校,是广东省独立建制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是国家紧缺(护理)人才培养培训试点基地。
“我的爷爷临终前在养老院的病榻十分痛苦,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得到良好的护理与治疗,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学习护理专业的想法,并立志将养老护理作为未来的工作方向。”文晴是肇庆医专大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聊起当初选择护理专业的初心时,她这样说。
和文晴一样立志把未来奉献给护理行业的肇庆医专“准护士”毕业生还有很多。2023年,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含两年、三年、五年制)达870余人,就业率达95.37%,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为肇庆市乃至广东省各基层医院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医专学校的学生们身穿白大褂,准备进入儿童保健实训室开展相关课程。南方+见习记者 刘舜欣 摄
区别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省内知名的医学本科院校,肇庆医专的护理人才培养定位同样明晰。
“教学和临床的结合是关键,这也是肇庆医专一大特色。”该校护理学院院长陈晓霞表示。这位曾在医院当临床护士七年后“转行”进入高校的人民教师,从2001年起进入医专学校,并从此开启了长达23年的护理专业教学生涯。
“我们更侧重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更受一线医院的重视和喜欢。此外,学校也很重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把护士礼仪等课程设置为必修,并设置了‘1+X’技能证书,让学生在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按兴趣自由选择营养、育婴、健康照护等证书并开展学习。”陈晓霞说。
医专学校大二学生文晴和诗程在实训室演练无菌操作。南方+见习记者 刘舜欣 摄
同时,肇庆医专的学生每学期会安排至少一周时间到医院开展临床学习。“当学生去看了病人再回到教室的时候,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的整个学习风貌都会发生变化。”陈晓霞表示。
为基层医疗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通常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更高级的技能,这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优势。然而,中职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实践训练,也在某些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作为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护理专业是该校的主干专业、肇庆市示范专业、广东省第三批“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高职扩招专项试点专业,其以护理专业为主干的健康护理专业群是全市重点建设专业群。
肇庆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课程。
“每年招生季,护理专业都是最火爆、最先报满的专业之一。”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卢文英介绍,学校注重德技并修,在教学中构建基于德技并修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外着重加强课外辅导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做好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精神指引,培养学生成为“有温度”的护士。
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周其盛介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主,就业率均在98%以上,留肇就业率接近44%,为本地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很多毕业生成为医疗单位的业务骨干。”
肇庆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课程。
“理论知识有重点,病人是没有‘重点’,需要我们胆大心细才能发现问题。在学校大量的练习,让我们更有信心,可以更快地适应岗位。”广宁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罗虔浩,现在四会市人民医院就职,成为一名急诊科男护士,每天跟随120急救车赶赴救援一线。
另一位毕业生薛彩霞则选择在家乡广宁县潭布镇的卫生院贡献自己力量。“作为山区县的护理专业学生,我们既然掌握了医疗的技术,就应该坚持下去,帮助更多在乡镇病人。”她告诉南方+记者,如今师弟师妹都愿意到基层卫生院工作。
社区护理与下沉基层是趋势
护理专业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和发展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发展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也存在普遍性的问题。
陈晓霞认为,经费是学校专业发展的制约点。而经费不足所带来的待遇问题,也进一步限制了肇庆医护人才引进与培育发展。“目前,我们人才引进是有困难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吸引人才,目前护理学院教师几乎都为硕士研究生,缺乏博士等专业学科领军人物,尽管学校硬件达标,但人才等软指标还远远不够。”
此外,护理专业的实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将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熟练度、临床判断力、应变能力和心理调适等。但目前专科医护人才的培育仍存在学用脱节问题。
就医专学校目前情况来看,近年来护理学院新招教师多为全日制本科、硕士毕业后就进校教书的老师,缺乏临床经验,而这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
而谈及专科护理专业的未来发展,陈晓霞认为,社区护理与下沉基层是趋势。“只有专科生能够下到基层,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才会提升。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任何一个地区的人民,对健康的权益和需求都是相等的。只有这些高素质的专科毕业生下沉下去,整体的护理水平才会提升。”
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因材施教地推出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也是学生所期待的。“我认为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不一样的护理领域课程,包括养老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等,一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人才分到不同科室,让医疗行业队伍壮大。”护理专业大二学生诗程认为。
南方+记者 施亮
南方+见习记者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