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汇集八种“珍宝”,这碗药膳汤可预防脾虚胃寒

胡世云
+订阅

  名为头脑,汤中却不没有“头”也不见“脑。”然而,这道不见头脑的汤确是一道可预防脾虚胃寒的养生药膳。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我们接着来聊聊《三晋风味》中的养生美食。

  01

  头脑

  头脑又名八珍汤,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也是明末清初的爱国遗老傅山先生为了给母亲治病发明的一种药膳养生食品。

  八珍汤顾名思义,是由八种材料制作而成。“八珍汤”以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八种中草药和粮食为原料(外加腌韭菜做引子,腌韭菜起到调味作用)。

  八珍汤的选材特别讲究,羊肉要选两岁左右的绵羊肉,这种羊肉肉质细腻,入口温婉软滑,吃过之后,鲜香的味道顺着舌尖进入胃中。八珍汤入口绵软柔密的关键在于长山药和煨面,爽脆的莲藕不仅有增加口感的作用,也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的功效。

  配方中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长山药补脾除湿。更重要的是,傅山先生在头脑汤中配上了两种中药,黄芪和良姜,这是头脑与别的饮食所不同之处。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补脾胃,脾气虚弱者食用最有效。

  良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药性论》提到良姜"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添加这两枚中药,就是为了预防和治疗脾虚胃寒。头脑其性偏温而升散,适合于体质偏寒之人,对年老体衰对人滋补效果最好,特别是在冬季,喝上一碗头脑汤,整个上午都会觉得身体暖暖的。

  02

  黄花菜

  黄花菜,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忘忧草。《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

  大同县是晋北黄花的主要产区,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据《大同县志》记载,大同的黄花种植,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角大、肉厚以及含糖量高的特点。大同的黄花有三好,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二是角长肉厚,肥硕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因此,大同黄花成为素食中的上品。

  新鲜的黄花,可以加上合适的配料,烹饪出各种黄花菜品。黄花晒干后,可以较长时间的储存,干黄花既可以作为烹饪的调料,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是中华医药中药食同源的典型品种。

  中医理论认为,黄花菜味甘性凉,有止血、消炎、利湿、消食、明目以及安神等功效。具有养血平肝,利尿消肿的功效。可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云南中草药选》称黄花菜"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

  参考资料

  《康养山西 ——风味独特 滋补益气的太原头脑 历久弥香的传统小吃》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