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彤中学:为顺德高中教育改革贡献“郑中方案”

南方+ 记者

无

夜幕降临,顺德郑裕彤中学教学楼灯火通明,安静的教室里,只听到学生们轻轻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却看不到老师的身影。

沉浸式的晚自习,郑中学子已经习以为常。没有老师跟班,学生们互相监督,安静完成作业……这种非教学时段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也是郑裕彤中学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的生动诠释。

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使命,如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每所学校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

过去一年,郑裕彤中学大刀阔斧开展全面综合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推动学校从全省知名侨校加速迈向全省高水平高中,为顺德高中教育改革贡献“郑中方案”。

郑裕彤中学大刀阔斧开展全面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从全省知名侨校加速迈向全省高水平高中。学校供图

率先开展全面综合改革

顺峰山下,德胜河滨,建校于1995年的郑裕彤中学,作风低调务实,一直是深受社会各界认可的区属重点高中。

那么,这所“实力派”高中为何要率先踏上全面综合改革之路?答案是,直面发展新挑战,破解高中发展同质化、后劲不足的共性难题,探索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郑中范式”。

众所周知,当前很多高中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方面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创新活力。与此同时,许多学校对时间利用达到极致,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和教师无限的透支,反而导致教学和学习效率的逐渐降低。

郑裕彤中学党委书记张志勇认为,郑中要建设广东省名校,开展全面综合改革是必经之路,只有通过改革修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进而激发办学活力,重塑竞争优势。

郑裕彤中学通过改革修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供图

郑裕彤中学通过改革修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供图

一年多来,郑裕彤中学聚焦流程管理扁平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评价公开化、德育管理立体化、学校管理制度化五大方面,开启了向改革要活力的“二次创业”。

何为流程管理扁平化?即学校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不超过三个层级,采取扁平化流程管理,提高执行力。

为此,学校设立三个直接向校长负责的年级管委会,赋予其聘任权和管理权,全面管理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处、德育处等处室配合、指导年级工作,同时开展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

在此基础上,郑中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实施教师“双选双聘”实施方案,双选即校长选聘年级管委会,年级管委会选聘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双聘指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被多选的科任教师反聘班主任,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

何为教学管理精细化?在教师层面,通过一堂好课、一周双备、一日三测、一师四辅等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层面,则通过每天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严格控制每科的作业量,精准组织考试等,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我们要求老师每周提前编制学科教学目录,确定下一周每天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确保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而且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张志勇说。

何为教学评价公开化?依据目标管理、增值评价的原则,学校制定《郑裕彤中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从学科目标达成、班级目标达成、个人教学增值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并用分数进行量化。

每位老师的得分由学校数据中心统一计算和管理,每学期末按年级公布每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数,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

换句话说,不仅老师对学生打分,学校也会对老师打分,这正是郑中激活教师队伍活力的关键举措。“每到期末,老师的分数和排名一目了然,这对他们的触动非常大,从根本上转变了他们的质量意识。”张志勇说。

只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这所以“全人教育,个性发展”为办学理念的学校,更是闯入了创新学生管理的改革深水区。

教与学回归本质

每年开学,郑裕彤中学都要开展一件全校总动员的事情,那就是聚焦《郑裕彤中学学习生活指南》,对各类学生干部开展多轮培训,目标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开展大培训的背后,是郑裕彤中学通过立体化的德育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地。

在学生正处在从他律走向自律的阶段,自主管理需要自我控制与同学监管相结合。为此,郑裕彤中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将学生在校的违纪违规进行操行量化评价,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依靠大数据平台,郑中将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迟到早退、跑操集会、仪容仪表、作业上交等14大项纳入学生操行分评价系统,并设立预警机制,数据共享,快速反馈。

“学生表现如何,打开系统一目了然。”张志勇介绍,该系统涉及几十个小项,需要包括学生在内的数百人参与管理,体系庞大,人员众多,虽然管理难度很大,但对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大的变化是,教与学回归本质。郑中静悄悄的自习就是鲜活的例证。不管是教学日的晚自习还是周六的白天自习,郑中学子都实现了自我管理,即使没有老师在场,也能井然有序地完成自主学习。

那么,老师去哪里了?学校在下午安排了集中答疑时间,老师们在固定的教室专门负责答疑,和面批辅导临界生。

“在郑中,老师周一到周五晚上不跟晚自习,周六不补课,这可能在其他高中很少见。但我们的目的是让老师集中精力把课上上好、把作业改好,把辅导做好。”张志勇表示,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只有让他们在上班时间把工作做好,下班时间把家庭顾好,才是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之道。

解决了时间与效率的矛盾,郑中学子也更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式学习的活力。在近期的各类模拟考试、统一测试中,郑中各年级均获得优异成绩,实现新突破,甚至赶超了全市部分头部学校。

对张志勇来说,最欣慰的是,开展综合改革一年来,郑中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前年我们提出改革目标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认为肯定达不到。但短短一年多,大家已经充满信心,而且学生也更加阳光自信,洋溢着比学赶超的热情。”

“郑中情”代代传承

很多郑中毕业生都有一股特殊的“郑中情”,因为他们不仅在母校度过了丰富多彩的求学生涯,还传承着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传统。

郑中为学生打造了富有生机活力的课程资源。从入学开始,学校为学生们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如影”课程体系特色鲜明,并开设有校内外导师课程、自然科考课程、科技游学课程、顺港姊妹学校共育课程,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创造更加宽广适宜的成长空间,真正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此外,学校拥有文化类、艺术类、实践类、体育类、科技类等27个学生社团,体艺节、科技节、人文节、合唱节、社团节、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等活动贯穿全年,为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文理相济,体艺相因”的校训指引下,学生的体艺特长也得到全面发展。郑裕彤中学的田径、篮球等项目运动成绩在佛山市名列前茅,代表顺德区参加省赛屡获佳绩,一大批学生先后被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重庆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知名高校录取。

据介绍,对于家庭条件困难或者突遭变故的学生,学校会提供充分的资助,保障其完成学业。一方面周大福慈善基金会长期捐助学校,设立了校长励志奖、优秀学生奖等助学项目,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另一方面,学校设有扶苗基金,每年发动师生捐献爱心,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予以帮扶。

郑中优秀毕业生,如今身为用心网CEO的叶汶杰表示,学校的奖教奖学传统让他印象最为深刻,“这些优秀的港澳企业家事业有成,还会想着反哺顺德,并以这种方式激励学生,体现着企业家对家乡教育的关心。”

郑裕彤中学新建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将为顺德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学校供图

今年,郑裕彤中学新建的教学楼和体育馆、教学楼与宿舍楼间建起的风雨长廊都已经投入使用,不仅进一步提升校园硬件环境,也为顺德市民提供更多优质高中学位。

郑中高二年级学子肖湘源表示,在郑中,处处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如今学校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给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定会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之中,进德修业,茁壮成长,待枝繁叶茂之时,回报给学校一片桃李芬芳。

顺德“教育二十条”对郑裕彤中学寄予厚望,提出要推动郑中向更高水平迈进,争取全区五年内有5所学校进入全省顶尖普通高中行列。

郑裕彤中学为高三学生加油鼓劲。学校供图

对此,张志勇表示,瞄准更好解决“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学校干什么”的问题,学校将以更大的决心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实现高水平发展,为顺德高中教育改革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郑中范式”“郑中经验”。

聚焦:今年计划招生636人

今年,郑裕彤中学计划招生636人,其中包括市招普通生191人,区招普通生90人,区招名额分配318人,以及体育特长生15人,音乐生5人,还有普通借读生18人,招生名额跟往年相比略有增加,招生计划待上级招生部门最终核定。学校建议,今年顺德一模成绩575分以上、顺德区前4500名,南海区前3000名,禅城区前1500名,高明区和三水区前1000名的学生都可以填报郑裕彤中学。

南方+记者 蒋晓敏

无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