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火箭冲出风雨,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继嫦娥五号、鹊桥二号任务后,被誉为中国探月新母港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第三次胜利完成了探月工程相关任务。
5月3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火箭冲出风雨,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探月任务发射的起点,始于素有“月城”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针回拨,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此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陆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西昌发射场启程,奔月、绕月、落月,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另一座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文昌发射场正式从西昌发射场接过探月“接力棒”,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从“月城”到“月亮湾”
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誉;文昌,海南岛最东端,一处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这次太空之旅的起点,就是四川大凉山腹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西昌发射场。
“嫦娥一号是当时我国航天发射到达地最远的一颗卫星,它不仅对卫星提出了进行绕月运行的要求,而且对火箭的推力以及姿态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远在西昌,但中心副主任李本琪十分关注嫦娥六号任务。17年前,李本琪曾担任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送嫦娥一号为国出征。
原来,发射“嫦娥”要求较高,需要用较大推力火箭先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万公里的地球同步大椭圆轨道。而当时唯一具备条件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发射月球探测器的重任。
2010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国探月第二次远征启程。西昌静谧的山谷间,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搭载着嫦娥二号精准入轨。
嫦娥二号发射。 受访者供图
2013年12月2日,群山颤动,大地轰鸣,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拔地而起,再探“月宫”。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射,嫦娥身边还带了一只“玉兔”——它承担起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的重任。
嫦娥四号放出玉兔二号月球车。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2018年12月8日,携带着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嫦娥四号从西昌发射场一飞冲天,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至今,它们仍然在月球背面工作。
文昌,海南岛最东端,一处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带嫦娥五号在这里成功发射,探月母港的接力棒正式从西昌交到了文昌手中,正式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回”的序幕,开启了月球采样放回的新征程。
中国航天发射的新“原点”
“5、4、3、2、1,点火!”5月3日下午,嫦娥六号发射任务01指挥员下达了“点火”指令。
烈焰从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底部喷射而出,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探测器划破云层,飞向太空。远在西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计划部部长胡旭东,在手机直播中目送嫦娥六号奔赴“月宫”,感慨万千。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在西昌发射场执行,胡旭东是“最后一批撤离的人”。他作为动力系统前端负责人,直到发射前8分钟,才和其他同事一起快速跑下塔架,进入安全地带。2020年,他曾作为嫦娥五号发射任务01指挥员,亲手送嫦娥飞天。
胡旭东。 受访者供图
同时,作为文昌发射场的第一批创业者,为尽快掌握情况,胡旭东跑遍了发射场数十个建设改造项目,参与了几百台套设备安装调试。发射场的一条条道路,也曾留下胡旭东追梦奋斗的身姿。从大门到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叫“航天路”,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到火箭固定勤务塔叫“长征路”,此外还有“问天路”“北斗路”“嫦娥路”……
胡旭东说,这些路的名字就像是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每走一次,都是一次励志。
在这里,所有的路最终汇集到一点,两座高大挺拔的航天发射塔架。这里,是一个个大火箭飞向太空的起点,也是这座我国最年轻的发射场与其他发射场显著不同的地方:相对于传统的“三垂一远”模式,文昌航天发射场采取“新三垂一远”模式——采用活动发射台带脐带塔的方式,测发控设备安装在活动发射平台内。这样,运载火箭从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时,可以确保箭地接口保持不变,有利于简化发射区测试发射流程。
今天,俯瞰中国版图,中国航天发射的“原点”正在由内陆向沿海位移。今天,中国航天发射场已形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新格局。
庄佳泰。 受访者供图
“90后”助理工程师庄佳泰一毕业便选择了文昌。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因为这里会有“最先进的发射场和最先进的运载火箭”。
作为文昌发射场气象团队中茁壮成长的“新星”,走上岗位仅2年多,庄佳泰已经参与到了此次任务气象预报保障中。从最初“预报考核连走麦城”到如今“任务预报会商侃侃而言”,期间是无数日夜与云图数据的博弈,更是无数次训练考核的摔打。每当顶着星星上班下班,庄佳泰在仰望星空时,总能感到星辰大海的梦想是那么真切,奋斗航天的热血是那么澎湃。
文昌发射场。 受访者供图
“嫦娥奔月谱新篇,未来,中国航天还将迎来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很多都将以文昌航天发射场为舞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表示,“后续,该中心下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战略,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展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奠基蓄势。”
【采写】南方+记者 王诗堃 徐勉 通讯员 黄国畅
【摄影】南方+记者 董天健(除署名外)
【统筹】张志超 余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