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十一合:流量红利渐退,“高颜值”艺术村如何“高价值”?丨乡村旅游蹲点记⑤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乡村旅游市场,一头连着乡村,一头托着产业。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部署里,利用特色优质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市场,是持续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

正值 “五一”长假,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以蹲点形式,深入汕头镇村,记录乡村旅游的一线图景,进而探寻乡村旅游能否从"活起来"走向“火起来”,进而带旺县域经济的方法论。敬请垂注!


老厝层叠,庭院葱茏,孩童嬉闹,游客如织。距离汕头市中心城区仅1000米,在龙湖区新海街道西南部,坐落着一个闲适的小乡村。这个村子有些不一样:独具潮汕特色的下山虎民居、丰富多彩的3D绘画、省粤菜美食街荣誉的加持,把原本普通的乡村装点得活力十足。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古朴的乡村风貌,使十一合村与城市之间保持着若远似近的关系,与附近繁华的街区相比,它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曾经,这里只是个“灰头土脸”的普通小渔村,村民以打渔耕田为生,环境差、产业弱、缺人气。

2020年起,通过对空置老厝的活化,十一合建起了艺术村。一批喜静的文艺工作者在这里生活、创作,开办风格迥异的艺术工作室;青年的创业者们陆续进驻,经营着乡村咖啡馆、茶舍民宿、文创小店,一度让十一合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顶流”。

然而,流量就像一阵风,吹到哪,“网红”就在哪儿。随着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消费日常化的演进,各个乡村挖掘自身亮点打造品牌,群众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阈值也逐步提高,十一合村所积攒的流量优势正趋向消解,让不少经营者直呼“行情大不如前”。

“高颜值”艺术村如何变现“高价值”?如何从市场大潮里实现“大浪淘沙”?“五一”假期,南方+记者以游客身份深入十一合村,探访这里别致的“艺术乡建”,思考当地乡村旅游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到十一合艺术村入口处,记者第一眼发现当地设置的艺术村地图和参考游览路线。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就能立即下载这一电子版地图,方便市民游客“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行走路线和点位。而在入口处的左手侧,村居亮出十一合艺术村改造前后的纪实图片,展示当地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

市民游客行走在十一合艺术村道上。

市民游客行走在十一合艺术村道上。

沿着艺术村中路一路游览,最受市民游客青睐打卡的,也最为“出圈”的,毫无疑问是潮汕民居墙壁上绘制的一幅幅3D墙画。从华侨远渡重洋红头船到“百年商埠”骑楼老街,从工夫茶具到童谣歌赋,栩栩如生的墙画与随处可见的葱茏花卉,尽显潮汕风情。

红头船墙绘。

红头船墙绘。

“天气放晴了,我们想在周边走走逛逛,之前听说十一合村不错,就自驾过来玩。”来自潮州庵埠的游客林映红表示,这些墙绘实景与她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看到的基本一致,不少墙绘也具有互动效果,可供他们摆出各式姿势,如蝴蝶翅膀、敲打鼓面等逼真鲜艳的效果吸引游客慕名前来拍照“打卡”。

游客在墙绘前打卡。

游客在墙绘前打卡。

跟随林映红一行逛了一会儿后,她突然告诉记者,“但好像也仅此而已。”细问之下,她坦言,如今不少乡村都开始“穿衣戴帽”,艺术手绘似乎是最常见的方法,况且作为潮汕人,“下山虎”结构布局的潮汕传统民居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了。

潮汕民居墙壁上绘制一幅幅3D墙画。 

潮汕民居墙壁上绘制一幅幅3D墙画。 

“仅仅只有老厝和墙绘,停留在吃喝玩乐消费的层面上,似乎并不能把这里称之为艺术村。”对于林映红而言,她期待十一合村有更多的新意,比如开展一些更有深度、更能展示潮汕文化的特色展览或者交流活动。

“五一”假期期间,市民周边游出行较多。 

“五一”假期期间,市民周边游出行较多。 

记者蹲点数小时发现,来到十一合村的大部分市民游客都讲着一口潮汕话,足以见得,周边游仍是十一合村的主要吸引路径。尽管潮汕风情的装饰图景与地域文化相符合、与村民的真实生活相关联,是艺术乡建落地的良好表达,可以引起一定共鸣,但在旅游景点同质化的当下,确实缺少一些惊喜,也不利于游客“长留”。

一位经营者胡先生的讲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是在2020年艺术村落成后,看到了这里发展的风潮,才到十一合村租了一个铺面。“前几年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玩,发抖音、小红书的很多。但是这两年的客流量明显减少了,除了节假日客人稍多,平时基本没人来。”胡先生提及,因为游客大多是周边来的,基本一两小时逛完,真正能带动的消费并不高,这也让他感到发愁。

栩栩如生的墙画与随处可见的葱茏花卉。

栩栩如生的墙画与随处可见的葱茏花卉。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于十一合村的打卡讯息,不少游客也直言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村内卫生状况欠佳,体现为地上有垃圾、垃圾桶不易找到;吃的东西选择不够多;公厕位置不明显等。

对“来得猛、去得快”的游客大潮保持敏锐度,提高动态调整能力,是十一合村面临的考验。需把有为的公共管理、有效的社会协同、有益的民众参与等要素联合起来,保持动态调整的心态,才能在客流突然如潮的冲击中,接住旅游带来的“泼天富贵”,也能在潮退的过程中迅速调整状态,让流量逐渐转化为实际的文旅消费力。

面临热度不如以前、正在转型的十一合村,有人知难而退,有人却迎难而上。一家开于去年底的咖啡店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非节假日的人气着实不高,但店老板依旧坚持在此开店,原因是十分喜欢这里的庭院。

记者看到,在十一合村,部分老宅门口挂着“美丽庭院”示范户等牌子。据悉,全村现有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户,省级“美丽庭院”3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户,在“美丽庭院+经济”方面进行尝试,支持村民借助民居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民宿。

居民散步于多彩老厝间。 

居民散步于多彩老厝间。 

记者漫步十一合村,依靠打造“庭院经济”,这些潮汕民居里的茶舍、咖啡馆、餐饮店比比皆是。“你看这些老厝,以前都没人打理的,现在租出去之后,我们这就越来越闹热。”当地村民谢婆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这些房子本身我们也不住了,现在还能收一点租金,提高我们的收入。”

据此前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十一合有400多座老厝旧宅被升级改造,超120户特色民宿、餐饮店开放经营,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增加,推动美丽乡村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村中现存的746座独具潮汕特色的下山虎民居。

村中现存的746座独具潮汕特色的下山虎民居。

事实上,早些时候,当十一合村在网络上火起来之时,当地也注意到了不能依靠单一的形式加持文旅营收。

于是,新海街道纵深挖掘、充分整合金鸿公路、十一合村餐饮集聚、交通便利等优势资源,激活新海片区餐饮消费市场,打造适合“周边游、周边吃”的十一合艺术村美食街,带动本地“庭院经济”的发展,逐步由“网红打卡地”“网红村”向“艺术村”“美食村”华丽转身。

夜幕下的十一合村别有一番风味。

夜幕下的十一合村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夜幕降临,白天里打卡的游客渐散,村子里又恢复了最初的静谧。但饭点一到,一批“食客”涌入十一合村,街巷中的热闹转移到了庭院里。但记者也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同在一个村子,有的网红店铺门庭若市,客人宁愿排队等也要在此消费;有的家却门可罗雀,看着别人店里人声鼎沸,无可奈何。

乡村旅游热,热的并不均匀,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从侧面反映出,“网红店”带动周边其他餐饮店发展的能力有限,片区联动发展乡村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经营者胡先生表示,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其痛点在于没有实时把握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及需求。胡先生进一步解释道,一旦看到哪个餐饮店火爆“出圈”,其他经营者就一哄而上,陷入同质内卷、低水平竞争的尴尬局面,不利于长久的发展。比如,十一合村庭院里有不少定制火锅店,不见得都会红火。

网红餐饮店人气火爆。

网红餐饮店人气火爆。

能否抓住获得“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城)”荣誉称号的机遇,全面带动片区餐饮消费市场,对十一合村乃至新海街道而言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据悉,未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助力下,新海街道还将持续对艺术村进行扩围提质,将基础设施建设延伸覆盖整个十一合村。

“其实乡村本身就是好风景。”市民张雨涵说,“但我们总是会期待,这里能够提供到此一游的理由。”的确,满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诗和远方,总要多花些心思才能抵达。

【策划】廖奕文

【统筹】辛均庆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蔡沚彦

【海报】肖俏

相关链接

澄海隆都:千年古镇由“网红”而“长红”,如何再加码?|乡村旅游蹲点记①

潮南仙城:“仙境慢城”名气与人气齐飞,如何两相宜?|乡村旅游蹲点记②

潮阳铜盂:蔡楚生故乡IP文旅路,如何强赋能?丨乡村旅游蹲点记③

濠江东湖:去掉网红滤镜,“最美侨村”如何留住客?|乡村旅游蹲点记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0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