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大讲堂内,数百名学生座无虚席,掌声如雷此起彼伏,迎接着讲台上的潮汕籍学术大咖。那些人是他们过去的学长、学姐,也是他们未来的成长导师。
5月4日,澄海中学举行纪念109年校庆暨聘任第二批“博士导师”活动。继去年首次聘请27名博士校友担任学生成长导师,今年又有18位博士校友加入这一行列。同时,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数学部主任杨小舟、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斯鹏应邀成为澄海中学“名誉校友”。
澄海中学举行纪念109年校庆暨聘任第二批“博士导师”活动。
■从学子到导师,第二批18位校友担任“博士导师”
李燕踏上讲台,庄重接过了那份象征荣誉与责任的聘书。作为中山大学副教授、校团委副书记,她同时也是澄海中学2002届的骄傲校友。在这一刻,她与另外17位来自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校友博士一同,成为澄海中学第二批“学生成长导师”。
讲台之下,无数双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期待地凝望着她。在连绵不绝的掌声中,摄像机的闪光灯在瞬间照亮了整个讲堂,也让李燕恍惚间思绪飘回到了她从澄海中学毕业的那一年。
澄海中学第二批博士校友导师与学生合影。
“我没想过,有一天我会以这样的身份回到母校,成为这里的学生导师。”李燕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曾经,她是在澄海中学这片沃土上汲取知识的学子;转眼间二十年过去,她成为了这片园地里的播种者,一名引导新一代学子成长的导师。
那一刻,她心中不禁浮现出一句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澄海中学校长王旭宜向南方+记者表示,自去年5月首批27校友博士成长导师聘任以来,学校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县域教育发展。一年来,学校通过博士导师平台举办了8场“百年澄中文化讲堂”讲座、4场生涯规划分享会、一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并组织了一次“走进高校”研学活动。此外,得到中山大学团委等部门支持,澄海中学参与了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与广东美术馆共建青少年美育基地,成立美育工作室,并联合中山大学教授和学生举办了两场音乐会,显著提升了学校美育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博士导师项⽬,努⼒争取培养出更多的英才,为学校、学⽣开设⼀条通往外⾯世界的⾼速路。”王旭宜说。
讲台下学生座无虚席,认真聆听。
■少年科学院重点培养初高中生创新实践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批博士导师聘任仪式的同时,澄海中学启动了少年科学院和博士校友智库的建设,这一创举在潮汕地区中学中尚属首次。
暨南大学广东省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谢伟广教授概述了澄海中学少年科学院的构想,旨在响应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思路,特别是新工科教育和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学院将重点培养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参与教育部白名单比赛,提升学生竞争力,同时促进教师创新教学。学院将围绕信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选拔教师和博士导师,形成校内外导师团队,推动学科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吸引全区优秀学生,为高考和学科竞赛培养尖子生。
谢伟广教授介绍澄海中学少年科学院。
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蔡绮纯博士阐述了澄海中学博士校友智库的构建理念,指出这是一个由校友自愿组成、无偿服务的智囊团。该智库旨在汇聚澄海中学校友的学术精英,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以及澄海区和汕头市的社会经济进步贡献力量。智库将支持博士导师与学生交流、导学活动,协助暑假游学活动,并促进澄海中学百年讲坛的持续举办。同时,智库还将支持澄海中学少年科学院的发展,并作为顾问引入外部资源。此外,智库将为澄海区教育发展提供咨询,举办讲座和论坛,支持澄海区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校先进技术,并为澄海区医疗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如联合澄海人民医院举办公益诊疗活动。
蔡绮纯博士介绍澄海中学博士校友智库。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