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价一路飙升,4个月涨幅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许多消费者看好黄金市场,上演“抢金热”“囤金潮”。
在这股高涨的消费浪潮下,众多银行和金店纷纷推出金条、金豆、金币等产品,并且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只需在手机银行或是电商平台下单,即可实现黄金打包邮寄、送货上门。
然而,看似便利的“送货上门”却可能暗藏着不少隐患和风险。
网购金条,快递单上未做任何匿名处理
据北京的刘女士介绍,自己曾使用某手机银行APP购买金条作为理财产品,下单后银行默认以快递方式寄送,并无自提选项,而收货时快递单上清楚地写明了黄金名称以及克重信息,对于其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均未做任何匿名处理,这让刘女士感到后怕不已。
“明晃晃地写着是金条,还将我的信息完全暴露,一路邮寄过来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转手,其中的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极大。”她说。
多家银行:线上购买的金条只能快递发货
记者随后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几大手机银行的贵金属买卖端口发现,在银行购买的金条,一般有两种发货方式:送货上门和网点自提。但是,网点自提的金条限制却较多,例如招商银行中,筛选自提金条的结果为0,即发货方式只能邮寄;工商银行客服表示,线上购买的金条只能快递发货;建设银行也只有部分款式可以自提。此外,在入驻电商平台的周大福、周生生等店铺购买金条,均是快递邮寄。
图源:招商银行、建设银行APP
只能选择快递方式,这让不少消费者与刘女士一样,对于邮寄金条等贵金属的安全性,感到忧心忡忡。
图源:小红书
40多万元的金条,收到快递后竟是空包裹
法治网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邮寄金条丢失、损坏等情况并不鲜见。2021年,天津程女士通过中国邮政EMS向河南商丘市邮寄总价值11万元的黄金。快递到商丘中转站后,黄金却“失踪”了。后经调查确认,包裹丢失是快递公司内部盗窃导致的。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邮政从业的外包员工长期工作,有时根据贵重物品的保价或是明显信息等能够判断包裹的贵重程度。
湖北王女士也曾遭遇此事,其订购的6根价值40多万元的金条,收到快递后竟然是空包裹。警方调查发现,在一中转站快递包装出现破损,装有金条的袋子掉出,被分拣员看到并据为己有。
“黄金作为典型的贵重物品,快递单直接写明黄金商品信息是便于快递运输分拣,但也可能引起不法之徒的注意,增加偷盗等不安全因素。作为承运的快递公司,有义务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管控运输风险。”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勇表示。
能否保密发货?多家银行金店规定各异
那么,是否能够做到保密发货或是隐藏个人信息发货呢?
记者就此询问了多家银行以及金店的客服人员。招商银行先是称,需要依据快递公司的显示规则写明邮寄物品,不过随后又表示,也可以备注为工艺品。至于个人信息,快递公司一般会隐藏。工商银行表示,可以不写明商品信息。交通银行则称,对保密发货和匿名处理不了解,大概率与金条商品信息一致。
图源:招商银行APP
周大福、周大生金店的客服称,货品均会保密发货,不会标注为黄金。但是中国黄金的客服表示无法隐匿。
图源:淘宝
如何隐藏个人信息?快递企业标准不一
而对于快递中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法治网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快递企业都曾表示,用户会默认勾选信息保护,如:EMS默认加密信息;顺丰寄件默认隐藏收寄件人手机号码中间4位数字;圆通快递的“隐藏收寄件人真实电话号码,纸质面单上对收寄双方电话进行隐藏处理”;德邦快递的“纸质单和德邦自助查单渠道均会对收寄双方姓名、电话、地址进行隐藏处理”等。而韵达和申通快递的页面,没有显示有关个人信息隐藏保护的选项;中通快递客服则表示,如要隐藏个人信息,需要寄送时与快递员进行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去年4月新版《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要求快递企业、电商经营主体等采取措施,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个人信息。快递单新国标还推荐对个人信息进行全加密处理。
律师:暴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涉嫌违法
“因此,快递单上暴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不合理性和违法性。”《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向辉表示,根据今年7月即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
对于黄金快递运送可能面临的风险,《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娟建议,经营者应提供多种交付方式供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同意以快递方式发出,经营者应当作出风险提示,尽量隐匿商品信息并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规范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的读取权限,仅限于快递企业及其授权的第三方、相关管理部门,使用相关设备合法读取。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在线上购买黄金等贵重物品,更要注意合同条款中对于货物提取方式的约定。以快递方式寄出的,下单前应询问清楚快递公司、明确运输风险、要求隐匿敏感信息;下单后及时跟进快递物流信息,商品送达后当场查收无误后再进行签收。”马勇说。
来源:法治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