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清新双区联动,注入湾区力量激发瓷韵魅力

南方+ 记者

以水倾注,轻抚杯口,感受指腹与杯沿间因摩挲产生的震动,闭眼听之,其声悠然空灵,仿佛从远处传来,又像四方环绕,婉转明亮,余音绕梁,是以取名为“梵音杯”。

4月30日,笔者从清新获悉,该区的陶瓷事业发展又迎喜事。继清新高端陶瓷惊艳完成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首秀”,清新区选送艺术陶瓷作品和产品在广东工艺美术“岭南工匠杯”创作大赛上再斩获奖项。其中,中宿窑产品“梵音杯”获得铜奖。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带领下,清新区石坎陶瓷在海珠区第5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亮相。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带领下,清新区石坎陶瓷在海珠区第5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亮相。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契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强区建设。开辟文化产业新赛道,是清新区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也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凝聚奋斗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当前,随着省委“1310”具体部署特别是“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第四轮广州对口帮扶清远工作全面启动,海珠-清新两地正式结缘,“清新所需,海珠所能”从纸上落到地上,促进双方双向奔赴携手共赢。

自2023年6月海珠驻清新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进驻以来,两地相关职能部门也就具体领域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进行积极对接,认真谋划、扎实推进,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开好局、起好步,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而位于清新区龙颈镇的石坎龙窑及石坎陶瓷相关项目,亦在“双区”腾飞的东风中,迸发出新的生机。自2023年9月,石坎迎接海珠区及清新区相关部门的首次考察以来,当地百年陶瓷文化及百条龙窑资源正式崭露头角,为后续愈渐密切的“双区”联动推动清新陶瓷特色产业振兴埋下伏笔。

政策红利叠加释放,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石坎陶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12月,清新高端艺术陶瓷生产基地正式挂牌;2024年3月,石坎陶瓷受邀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并在省工美协会及工美数字的带领下斩获“岭南工匠杯”铜奖;同月,针对石坎龙窑与陶瓷的研学考察及课程设计亦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以海珠区为代表的湾区力量,正在以蓬勃的姿态,为清新高质量发展注入势能,为石坎陶瓷擦亮特色名片注入动力。

当然,对于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仅仅是上面这些工作还不够。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178条龙窑,打造大湾区乃至国内外闻名的陶瓷文化艺术高地?如何利用湾区优势力量,进一步开辟石坎龙窑与石坎陶瓷的广阔市场空间?如何深化合作,绘就石坎“百窑村”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在工作队看来,走差异化、品牌化、创新性道路,才能为石坎陶瓷的高质量发展作进一步保障。

实际上,石坎陶瓷已经踏上了对品牌打造的全新探索之旅。中宿窑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近年来,在区委、镇委的引导下,中宿窑将石坎百年龙窑及传统陶瓷技艺结合研学、文旅、大健康等项目创新发展,以“同心窑研学基地”及“罗(螺)地古窑”为主阵地,在传承创新品牌的目标基础上,不遗余力地推广清新龙窑陶瓷文化,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眼下,已经创新打造出“梵音杯”、“清远大吉”一筒碗、“五大百亿”10头餐具、“清新臻宝”餐具等系列陶瓷作品产品。

瓷韵流芳,春满清新。展望未来,相信在湾区力量的加持下,在当地自立自强的奋斗下,石坎陶瓷将加快振兴步伐,扛起昔日“江西名瓷,清远土碗”的美誉和担当,开辟一条文化产业新赛道,为清新高质量发展注入经济动能、文化动力,也生动展现海珠和清新协作帮扶工作的累累硕果。

撰文】江绮雯  陈伟毅 麦子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