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番禺 正当时 | 在番禺,有一种人口“虹吸效应”叫宜居

番禺融媒
+订阅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从144.86万人到282.29万人,十年,番禺区常住人口翻了一番,人口增速全市第一。如此“人潮汹涌”,番禺区是如何做到的?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是番禺区与时代同步的秘诀。

初夏时节,漫步在番禺区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城市道路干净整洁、人居环境舒适漂亮、口袋公园绿意盎然……如今的番禺已成为居住环境好、功能配套齐、文化底蕴深的宜居区域。

01:38

宜居番禺,零距离“近”享便利生活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美好城市的模样也不尽相同。它可以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般活力十足的热闹都市,也可以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般宁静祥和的田园牧歌。而在番禺,宜居宜业,就是吸引人们纷至沓来、安居乐业的理由。

 “我是跟着儿子来到番禺的,这里各种设施设备都很完善,所以选择来番禺定居。家门口就有地铁、学校、公园、商超,儿子上班方便,孙子上学方便,我们老人家平时出门休闲、买菜都很方便。”来自山东、现在定居番禺的田叔表示,除了居住环境舒适,家门口还配备有多家国际及省级学校、一家三甲医院、商业街、肉菜市场、各大银行、美食街以及大小休闲公园。“配套设施齐全,居民生活便利舒适,住得舒心了,大家就都愿意过来。”田叔说。

小区居住环境优越

如果说,宜居的环境让番禺不断吸引人流,那么,商业就是把人留住的重要一步。番禺本地人小何小时候在大北路附近上学,每到放学或周末,都要到大北路逛一逛。随着日月变迁,大北路的繁华慢慢褪去,一批又一批新的购物商圈正在崛起。如今的番禺,不仅有万博商圈的万达广场、天河城、四海城,还有番禺广场的永旺梦乐城,老城区市桥的钻汇广场、邻里时光……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幸福感直线提升。“真的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番禺,各大商圈都有了能满足市民物质需求的购物广场。特别是万博商圈,这些年甚至都有了珠江新城的味道。”小何说。

番禺天河城外景

当下,万博商圈人气不断飙升,已经形成了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休闲业融合发展的商业链条,焕发出城市空间新风尚,为番禺区注入多元化、国际化、多层次化的商业发展活力。“现在番禺万博的商场已经可以媲美天河路商圈了,吃喝玩乐都不用‘长途跋涉’到其他地方,看到家门口发展得那么好,真的很开心。”家住番禺万博的居民莫女士说。

近年来,番禺区试点打造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未来,番禺区也将以点带面、共促发展,让这座宜居小城不仅装得下市井百态,也能承载更多人的梦想。

绿美番禺,在家门口就能体味“诗和远方”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间,人在景中。如果从航拍的视角看番禺,可以看到连片的绿色。公园里绿油油的草坪上,人们搭起帐篷,围炉煮茶;幽静的树林里,人们尽情呼吸,疗养身心。这样的景象,生动诠释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真谛。这几年,番禺区将绿美纳入蓝图,选定以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示范点,提升示范区森林质量,厚植绿色生态底色,随着一个个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一幅幅地绿景美、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底。

在“番禺氧吧”大夫山上,峰峦起伏、湖光倒影、绿树摇曳、鸟鸣阵阵……市民游客在此徒步、骑行、踏青、野餐,尽情享受“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绿色宜居生活。

大夫山森林公园

“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我来到番禺的第一印象就是绿美、宜居,口袋公园遍布、绿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活在这里很惬意。”刚刚来到番禺工作的小蓝表示,番禺是一个生态非常优美的城市,也期待在番禺看到更多的绿色走进城区,让大家能随时随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采访者的心声,也代表着番禺区广大居民对生态宜居环境的向往。2023年,番禺区在示范区内已完成15公里森林步道提升、1个小微湿地建设、森林抚育556亩、危树整治44亩、低效林改造266亩。未来五年,番禺区将结合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以及番禺特有的岭南山水特色,扎实推进绿美番禺大行动,重点做好大夫山榕树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等建设,让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凸显,打造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的岭南山水宜居花园城区。

粤韵番禺,文化“内涵”融入城市肌理

什么样的城市是“美好城市”?这个问题没有完美答案,但是有“内涵”的城市,是每一个人心生向往的“诗和远方”。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番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不少人来到番禺,就是为了奔赴这一场充满古韵的浪漫。

余荫山房风景优美

“番禺文旅资源丰富,是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好地方,大学期间我就经常过来玩。我一直都对古建筑很感兴趣,去过几次余荫山房后对它印象深刻。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了余荫山房从事景区宣传工作。接触得越久,越是为余荫山房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惊叹。”来自河南信阳的小付表示,她被番禺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过来,到如今已经十年有余,接下来她也会在番禺区继续深耕文旅产业,为其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心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粤菜的发源地之一,番禺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番禺的煎焗禾花雀、绿豆酿莲藕便已扬名,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发酵,时至今日,番禺依然保留着岭南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在很多老广州人心里,‘去番禺’就等于‘吃顿好的’。番禺本地特色食材的丰富程度,几乎可以写出一本厚厚的味觉风物志。”番禺本地人小尧说。作为粤菜的发源地之一,番禺真的有太多美食。新鲜滚烫的猪杂粥、爽口弹牙的爬金山、鱼香四溢的市桥白卖、皮脆肉嫩的光皮乳猪、甜辣相融的姜埋奶、爽滑可口的鱼皮角……每一份美味都能让人欲罢不能。“走在番禺的街头巷尾,老字号美食店升起的阵阵烟火气,总能让人放慢步调,找一家店大快朵颐。”小尧说,番禺的每家门店似乎都有独门绝技,能让简单的食材变成一碗碗舌尖上的诱惑,让她百吃不腻。

也正是这一道道脍炙人口的美食,让外出的游子魂牵梦萦,同时吸引着越来越多老饕朝着番禺而来,品尝地道的广府菜,品味根植在文化沃土和时代流转中的城市故事。

民生番禺,“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托起“幸福底色”

医疗和教育作为与民生关联度最高的两大领域,它们是民生之需,也是民生之基。在番禺,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也在持续汇聚。

番禺区医疗资源丰富,发挥着“广州南部医疗中心”的作用。近年来,番禺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体系,何贤纪念医院旧建筑改造工程就是番禺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何贤纪念医院改造后,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我们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幼群体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在何贤纪念医院就医的王叔说。

何贤纪念医院医技楼

潘奶奶今年97岁,一直在法国生活,经医生诊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炎,其女儿及女婿也多受腿关节疼痛、脖子酸痛等问题的困扰,为治疗疾病,潘奶奶及其女儿女婿几乎每年都会不辞万里前来番禺区中医院就诊。“非常神奇!我的小腿和膝盖经过医生推拿、针灸过后,小腿很快消肿,膝盖也不痛了。”在番禺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治疗后,潘奶奶赞叹不已。近年来,番禺区致力打造中医药新高地,让中医药文化在禺山沃土上根深叶茂,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人千里迢迢寻医问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而国家强,于城市而言亦是如此。如何让基础教育变得更牢靠?在过去的十年中,番禺区以“上品教化”理念为引领,根据人口变化和入读需求,不断扩容优质学位,积极引进广附、铁一、执信、华师、华工、广外等优质教育资源,还形成了以仲元中学和番禺中学为核心的多个教育集团,将优质资源在区内辐射。

“番禺区教育资源很丰富,公办学校的教育处于广州中上水平。我们家小孩目前在东兴小学学习,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五年级,学校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优秀的师资团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番禺区居民代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她从老家山东移居到广州,权衡再三选择了定居在番禺,就是因为这里教育资源丰富,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目前,在已发布的《番禺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番禺区还将计划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0490个,义务教育学位42330个,高中教育学位3300个,为打造全国一流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高地付诸行动。

专家解读:番禺何以留人?

如何让人们“来到番禺、留在番禺”?有专家在受访中表示,过去十年,番禺区主要新增人口分别为就业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和旅游消费者。从流向分布来看,近几年产业发展最快的番禺区南村镇人口增量最多,租房、交通优势明显的大石、市桥、长隆等区域人口增量也较为明显。

“番禺区地理区位优异,居住环境宜人、生活成本低,交通设施完善,产业发展迅速。这些都是番禺人气的‘引力’所在。”人才发展专家余梁表示。立足如此优势,番禺区要根据现代都市需求特点,持续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精准配置,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宜居水平,让人们“留得住、有发展”。

今日之番禺,人口“虹吸效应”日渐凸显,城市发展之路越发明晰,处处呈现昂首阔步的前行姿态,一座高品质宜居宜业的幸福番禺,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来源:番禺融媒

策划:陈海生、孙轶英、胡普甜

文字:翁杏岚

视频:许兴尧

图片:资料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