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切口帮助耄耋老人解决颈椎“大问题”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梁婆婆术后康复良好。

梁婆婆术后康复良好。

近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下称“市红会”)脊柱外科团队首席专家、主任缪海雄成功为一名齿状突加冠综合征合并高位颈脊髓病的高龄患者施行了UBE脊柱内镜下寰椎后弓切除颈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不到10毫升,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

90岁的梁婆婆身体一向硬朗,但在9个月前,她的手越来越不灵活,吃饭时勺子也抓不稳。同时,她自觉走路不稳,像是踩在棉花上,走了不到100米,脚就开始发颤,脖子也感到酸痛肿胀。几经求医,她于今年2月在市红会确诊患有齿状突加冠综合征合并高位颈脊髓病。

齿突周围韧带增厚并部分钙化,相应椎管明显狭窄,对应颈髓受压变扁并后移。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DS)是由钙盐沉积在齿状突周围软组织,导致急性颈部疼痛及相应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征。

市红会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叶葆青解释,软组织就像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里面住着神经类物质,现在钙盐沉积占据了客厅,神经类物质没有地方可住,只能挤在两个房间里,就形成了神经压迫,患者就会出现疼痛症状。

缪海雄介绍,齿状突加冠综合征并不罕见,在急性颈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多见于60-70岁的女性。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像梁婆婆这样高龄、高椎管侵占率,且病情进展为高位颈脊髓病的案例罕见。

“正常人的脊椎厚度有10毫米以上,而梁奶奶的脊椎厚度被压到3毫米,椎管侵占率达到了80%。”缪海雄表示,梁奶奶年岁已大,其承受手术麻醉的能力有限,同时发病位置在第二颈椎,手术一旦出现意外将造成高位截瘫。

手术中

经过多学科讨论,缪海雄团队决定运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技术)为梁婆婆进行手术。该技术是一项脊柱微创前沿技术,不仅具有脊柱内镜手术的水介质微创可视化特点,又具有传统开放手术操作的灵活性。

缪海雄表示,UBE技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例如,医生可在内镜放大下直视操作,清晰地观察患者体内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避免手术损伤。

“传统开放性手术的伤口有4-5厘米,而采用UBE技术,梁婆婆的颈部只有两个4-5毫米的洞。”缪海雄说,该手术的切口小,梁婆婆术中的出血量不到10毫升,大大降低了围手术期管理的风险。

“虽然家里人给我买了轮椅,但我没有用上。”梁奶奶高兴地说,术后她的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之前她在吃早茶时,需要使用勺子,而现在不仅拿得住筷子,走路速度也更快了。

叶葆青认为,从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出血量和康复时间等方面看,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有着显著优势,因此手术微创化是一种发展趋向,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南方+记者 厉思璇

实习生 廖璜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