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如何卖四季?高州:以人才“领鲜”

南方+

日前,高州特早熟荔枝“科技一号”、三月红等品种开始上市,虽然距离妃子笑、白糖罂等热销品种大量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但高州荔枝的订购早已开始。荔枝订购热潮兴起,除了“电商+快速物流”平台发展的推动,还得益于荔枝保鲜技术的突破。

去年以来,高州市紧抓“荔枝保鲜人才振兴项目”入选“扬帆计划”契机,攻关突破荔枝保鲜难题,助推荔枝远销海外,全球每十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高州。

从“出生”到“出圈”

从源头处领“鲜”

在高州市曹江镇华坑村荔枝示范基地,经常能看到陈厚彬教授的身影,检查荔枝优化高接换种情况,对荔枝开展间伐、回缩、矮化、修剪……他是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科技特派员,他常常带着团队,行走在示范基地的每一个山头,开展荔枝育种研究。

“在有效控制荔枝软化腐烂的同时,能改善果皮色泽,延长货架期,提高采后商品价值。”陈厚彬团队通过高接换种、荔枝重大病虫害减施增效防控等技术,培育出味道好、产量高、耐贮存的荔枝优质品种,从源头提升荔枝耐贮性,延长荔枝采后果品保质期。同时提升示范基地标准化管理水平,并大力开展荔枝产业科技培训,做给果农看、带着果农干,促进华坑村8000多亩荔枝园机械化、科学化管理,把华坑村打造成荔枝专业村,也成为很多专家团队、乡土人才的交流基地。

在高州,同样有着引才聚才优势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被誉为“荔枝品种的芯片”,作为“国字号”平台吸引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省农科院等11个荔枝科研团队合作,开展了50多项科研工作,高州荔枝的采摘期也从3月持续到8月。“在种质资源圃内,我们可以大规模地进行选种育种,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实验站站长赵俊生说道。

高州市搭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探索产教融合模式,订单式联合培养保鲜领域相关专技人才,打造出荔枝产业人才集聚高地。通过实施优秀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丰富荔枝保鲜技术培训方式,培养一批乡村工匠和荔枝种植能手,精心培育、推广种植耐贮荔枝品种,从源头上保障了荔枝鲜果品质。

从“枝头”到“舌头”

在储运中锁住“鲜”气

荔枝甜美却也娇贵,难以储运。为解决荔枝运输最“鲜”一公里的难题,高州荔枝产业链党委牵头组织乡土人才,围绕荔枝采摘后的田头预冷、分拣分级、包装、加工及仓储等技术开展集中研究,在全省率先创建“田头智慧小站”,小站大数据中心每日滚动显示全省荔枝大数据,有效指导荔枝销售季采购和供应的精准对接。

“田头白天一般温度很高,如果荔枝不冷藏内耗会很大。荔枝摘下后的最初3小时,放入田头小站,实现了运输全程冷链锁鲜。”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说。

为进一步降低荔枝储运过程的损耗率,高州推动荔枝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保鲜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科技特派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林丽静博士团队,研究推出全国首套热带果蔬减压保鲜设备,通过抑制果蔬呼吸代谢和在贮藏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实现热带果蔬保鲜,是继机械冷藏、气调贮藏之后的第三代贮藏保鲜技术。长期减压保鲜技术突破了荔枝冷链保鲜期难以超过40天的难题,满足了鲜荔枝错峰销售的要求。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车文成科研团队研发的荔枝保鲜技术落地高州市鉴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特制荔枝保鲜袋和冷藏保鲜冷库技术相结合,精准控制荔枝储存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实现荔枝采后损耗率降低50%以上,国内电商鲜销荔枝保鲜货架期延长5至7天、出口鲜销荔枝保鲜货架期延长15至20天。“该技术没有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亦无需对荔枝进行化学药剂处理,保鲜过程没有污染物残留。”荔枝保鲜技术项目负责人车文成教授说。

为提高“田头智慧小站”建设覆盖率,加强田头预冷,推动储运保鲜技术研发,高州统筹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荔枝保鲜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为荔枝保鲜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出中国首个荔枝AI“高智荔”,农户们能够随时随地轻松了解关于高州荔枝保鲜领域的各种问题。

从“当季”到“四季”

在加工上延续“鲜”味

“以前荔枝加工受到杀菌技术的限制,我们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肖更生院士团队合作,采用非热加工新型技术,解决了荔枝果汁传统杀菌风味劣变关键技术问题,使荔枝饮料完整保留了鲜荔枝的风味。”益丰公司博士工作站成员李化强博士表示。

为加速培育荔枝产业新质生产力,建强深加工链,益丰公司组建博士工作站,集聚33名博士专家,推动荔枝精深加工低温制汁、超高压非热杀菌、节能速冻等关键技术突破,对榨汁处理后的荔枝进行保鲜储存,最大限度保留新鲜荔枝的口感,满足了一年四季的荔枝加工生产,研发了20多种荔枝深加工产品。其承担的广东省特支计划榜单项目“荔枝保鲜及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与产业化示范推广”,将进一步推动荔枝保鲜技术研发及应用。

高州医药健康龙头企业广东生命一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攻坚荔枝果壳有效提取花青素关键技术难题,推进荔枝各类功能日化产品开发,以荔枝提取物花青素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于去年11月正式上市,进一步推动高州荔枝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双向链接、互补互进”是高州推动荔枝保鲜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以“政府+高校+企业”共建荔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推行“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围绕荔枝浓缩液、副产品综合利用、活性提取物等精深加工领域,加强保鲜技术研发,实现“当季吃鲜果,四季吃‘鲜’品”。

高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抓“荔枝保鲜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力争3年内荔枝精深加工产量突破3000吨。

【撰文】邱茜 通讯员 高组宣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