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镇鸡山村,一个听起来俗气的名字,却是一代传奇的开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就从这里走向世界。
斯人已逝,但唐国安的精神仍在不断延续。他大约猜想不到,百年风云之后,他的故乡与他注入毕生心血的清华大学结缘,在此开创珠海清华科技园。
历史意味深长之处在于,唐国安笃定的“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的故乡绵延至今,“制造业当家”的创新种子,汇聚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
曾经的百年古镇,正在重新披挂上阵。
唐家湾镇正汇聚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永丰点“土”成金
创新是唐家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特色,绿韵悠远的古村是它的底色。如何把鲜明特色、生态底色,转化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
走读唐家湾,一个名为“永丰模式”的模式创新屡被提及。
什么是“永丰模式”,它的创新之处何在?
原来,位于珠海唐家湾镇西北侧的永丰社区虽然包含了13个自然村,但常住人口仅有7500人。
在粤港澳大湾区,最稀缺的就是土地资源,而永丰社区却手握12.8平方公里的面积,可谓寸土寸金,家底雄厚。
不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稀缺的土地却并没有长成“金”,而是沦为沉睡的资源。
聚焦土地资源“紧缺”和“沉睡”双重难题,“永丰社区”决心盘活存量留用地,以永丰股份合作公司7宗低效闲置的12.4公顷生产留用地为试点,通过“土地流转+物业分成+统一运营”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留用地参与5.0产业新空间建设的路径与模式。
如今,在永丰社区,一个新型超级工业社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矗立在原来“沉睡”的土地之上,它由“国企+村集体”共建,物业收益由村集体分成,分红由股民共享,空间为创新企业所用。
“永丰社区”矗立起智造超级工厂。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村集体、股民、企业因此联结为创新利益共同体。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方式,奠定了镇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那么,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在“永丰社区”上矗立起的智造超级工厂,则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载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空间。
一句话总结,“永丰模式”就是点“土”成金的故事。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开局之年,“永丰模式”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在全省推广。
这种复制推广已在唐家湾镇内部率先启动。
“永丰模式”的探索实践永无止境。距永丰不远处,珠三角建成较早布匹集散地之一——那洲布料城正在上演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升级,传统布料产业“腾笼”,换上湾区智造的新马达。
参照永丰社区经验,那洲股份合作公司与区属国企合作,将投资超14亿元,将打造总体量超3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园区——港湾9号·未来智联工厂,建成后村集体物业租金将提高至1500万/年。
古镇五新之变
春天里,会同古村,樟树与木棉在青砖灰瓦的古村洒满绿荫。
夕阳下,村道人潮涌动,草坪舞台响起青春乐章。尽管天空不时飘雨,现场依然不断有观众涌入。这是一场由珠海唐家湾镇会同社区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共同举办的“2024喜迎春游园会”,以草坪为舞台,独唱、群舞、唱跳,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大学小镇”活力无限,同洲绿道大环线清爽宜人,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让不少居民直呼:“会同变了!”
会同古村洒满绿荫。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会同之变”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首先是“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涉及千镇万村、事关千家万户,在珠海就有335个村(居)民委员会,他们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力量。必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汇聚起强大合力。
乡村治理共同体,唐家湾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打造“大观桥相约”“壹肆柒”纳智堂等议事协商品牌,会同社区党委与北师大乐育书院联动共建,打造“同乐以学”项目,让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效能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
其次是“理念转变”。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唐家湾镇聚焦“古镇新业”“古镇新颜”“古镇新韵”“古镇新风”“古镇新城”,深化为“古镇五新”的实践路径。
这一路径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落实和演绎。
步出会同古村,踏上那溪曲径,一条高标准打造的会同-那洲乡村振兴示范带绵延10公里,以碧道、绿道为纽带,串联起沿线的乡韵村庄、古树群落和文艺咖啡打卡点。人们徜徉其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油然而生。
这条名为“寻觅唐家湾人文风情之旅”的路线,曾经登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开发等多元生态工程,成就绿意盎然的“生态会同”。
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使乡村成为当代人才的集聚地。
正因如此,新时代的会同社区探索“大学小镇”路子更宽,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村民的“口袋”更鼓。数据显示,会同股份合作公司人均分红由2021年的9340元增长到2022年的52458元,增长超5倍。
“会同之变”不止会同,折射的是唐家湾“古镇五新”的全域共进。
探索未来乡村
专家认为,唐家湾镇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最大的特色在于古镇活化利用坚持“三态三度”,守好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
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引入的方式活化利用古镇,以共乐唐家湾之大唐妙会、“热辣滚烫”闹元宵等活动留住乡愁让古镇有温度;校地共建“点燃”青春活力让古镇有深度;通过“音乐艺术+古村新韵”等方式延伸业态让古镇有态度。
今年是珠海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关键一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镇村两级的发力方向更加明确——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唐家湾镇以碧道、绿道为纽带,串联起沿线的乡韵村庄。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要求唐家湾镇加快成为独当一面的经济强镇。与珠三角先进地区的经济强镇相比,唐家湾镇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赛道,赛锦夺龙、你追我赶,必须奋力做厚家底,夯实“千亿园区”根基。
2023年底召开的全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提出,要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
无论答好什么题,都要以群众需求为依归。
与群众期盼相比,风貌整治提升存在反差。镇村建设做得好不好,是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否提升镇村风貌扮靓“面子”,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目前,通过龙头企业“造血式”定点帮扶,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特色种养、农旅融合等项目增收等渠道仍较为单一,不够牢靠。
未来,唐家湾镇如何立足特色资源禀赋,鼓励推动新型集体经济的产业组织创新,融入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大潮之中,激发未来乡村经营新动能,探索更多创收模式,更值得期待。
【采写】南方+记者 林郁鸿
【策划】珠海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南方日报珠海新闻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