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十大传统文化”,南海何为?

南方+ 记者 陈梦 2024-04-28 21:45

弘扬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擦亮金字招牌。4月28日,南海区举办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暨文艺创作生产工作座谈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街,有关协会、智库等各方齐聚畅谈,为南海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集思广益。

南海区举办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暨文艺创作生产工作座谈会。陈梦 摄南海区举办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暨文艺创作生产工作座谈会。陈梦 摄

南海谋划

输出一批好品牌、好项目、好作品

佛山在今年初首提“十大传统文化”。1月4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

此次会议属于南海的落实之举。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介绍,南海弘扬“十大传统文化”工作要和“百千万工程”双向奔赴,和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双向奔赴,和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双向奔赴,以活动创新、青年创新、传播创新为策略重点。

“弘扬‘十大传统文化’,南海要在佛山挑起大梁,作出担当。”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对此,南海有基础有特色,在龙狮、功夫、龙舟、工匠、美食、粤剧、忠义等方面最有优势。南海队伍有干劲有创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缺好案例、好项目。南海文艺创作有人才有政策,已有效实现“送文化”“种文化”与“创文化”相结合。南海人文有品牌有亮点,“天下醒狮,皆出南海”“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看南海”等等声名在外。

就南海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方华刚表示,要摸清家底、充分理解、有所侧重,打造好一批品牌、一批项目、一批好的作品。具体来说,各镇街要找准发力点,做好文化IP的深化创新利用,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等国字号平台,办好品牌活动,紧扣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打造重点项目,并立足文艺为民立场,创作更多具备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

南海强调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包括龙舟在内的“十大传统文化”。资料图片南海强调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包括龙舟在内的“十大传统文化”。资料图片

镇街发力

行动立足底蕴各有侧重

会上,各镇街代表围绕主题作发言。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曹莉敏说,桂城正在立足非遗文化打造品牌IP,其中聚焦龙舟文化,计划在端午期间启动“龙船漂移季”活动,还将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方法举办粤剧艺术节,融合体验、研学、消费等元素打造龙船基地。

九江镇党委委员魏捷说,九江主要聚焦乡贤文化、龙舟文化铺开工作,正在选址打造乡贤文化园、乡贤大道,依托九江龙舟俱乐部,多方链接资源支持竞技龙舟发展,同步做好“龙超”赛事、龙舟研学商业运营。

西樵镇副镇长黄思说,着眼“十大传统文化”,西樵立足自身禀赋和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联动合作项目等新签项目,推进多个粤剧项目排练和选送,谋划办好功夫、龙狮等全国品牌赛事,同步做好研学、非遗申报、工业旅游和西樵“食鲜”品牌等工作。

丹灶镇副镇长刘小祺说,丹灶着重抓人、抓项目、抓阵地、抓活动,新近举措包括深入挖掘资源,打造粤曲名伶徐柳仙艺术馆,以仙岗守一艺术馆为阵地弘扬忠义文化,通过办好“丹灶老师傅”文化节擦亮工匠文化,继续推进以康有为为原型的原创音乐剧《天问》。

狮山镇党委委员杜殊同说,狮山聚焦咏春、粤剧文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用好叶问纪念馆,办好大型功夫赛事,探索把咏春元素融入乐安花灯会等民俗活动,并携手狮山乡贤、粤剧名伶白庆贤,进一步激活在地粤剧底蕴。

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说,大沥立足盐步老龙等基础,将联动沥商支持举办端午欢乐季,铺开连场活动。在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大沥还计划把城市场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狮门”装置、特色文化街区等节点。

里水镇党委委员罗愉流说,里水将继续擦亮锦龙盛会等龙舟文化活动名牌,进一步做好“粤剧进校园”工作,积极申报省曲艺之乡,并以广东最后一位武状元姚大宁为代表,挖掘铸造功夫文化名片。里水镇副镇长曾非凡透露,里水计划融入龙船饭等新产品、新体验,为传统民俗盛事添光彩。

与会人员还就《南海区推进“十大传统文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研究。

【撰文】陈梦 南宣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