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积势蓄能,为什么广州依然值得期待?

南方+ 记者

4月27日,广州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为7161.14亿元,同比增长3.6%。

数据上看,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但仍需要关注的是,广州正面临着产业转型阵痛,以及需求不足问题犹在、房地产下行压力持续等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广州的结构调整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挖掘数据背后的韧性与潜力、活力与动能。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广州正全力以赴“播种”高质量的未来,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聚积新能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2024年的广州,依然值得期待。

产业育新 遇强则强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兴,则城市强。

广州是一座拥有厚实产业基础的城市,近年来加快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迭代。一季度的数据中,有不少维度折射出广州产业重塑新赛道、焕发新活力的新趋势。

例如在传统的都市消费工业中,一季度全市化妆品制造业(46.2%)、家具制造业(12.0%)、皮革制品制造(13.8%)等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家电家居制造致力于含“绿”增“智”,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5%,影像投影仪、家用电冰箱、家用吸尘器、家用电熨烫器具等家电产品产量增长均超30%。

产业的“新”更体现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领域中,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223.9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1%,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形成更有力的支撑。

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在承压中自我革新。

新能源汽车在连续三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产量超10万辆,实现产值增长30.7%,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与之相关的产品也加快产出,产业配套基础不断夯实。

电子产品制造业加快回暖,今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除已培育壮大的新型显示产业继续发挥集群效应、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也正积厚成势、释放潜力,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5倍、28.2%

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为广州开辟发展新空间。一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初露峥嵘,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4%。

目前,广州已拥有海格通信、泰斗微电子、小鹏汇天等商业航天应用端和附属链条上的龙头企业,集聚了亿航等50多家低空领域企业。

随着广州亿航取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大规模商业化量产提上日程,将为广州深化未来产业布局、抢抓赛道注入潜在动力。

两业融合 “弯道超车”

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来是广州的两支“劲旅”。

乘着两业融合的“东风”,广州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强强联合”,实现“1+1>2”的效果。

一季度中,两业融合带来的积极向好信号,不断释放。“弯道超车”,大有可为。

金融方面,3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有近1/10款项流向制造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数字技术方面,1-2月(错月指标),规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2%、16.4%、43.1%、17.5%。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有力支撑更多经营主体“迈向云端”,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高端专业服务业方面,1-2月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4.5%,其中会展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服务同比分别增长53.3%、27.6%和16.8%,助推广州城市能级和产业综合配套功能不断提升。

第135届广交会,正是广州两业融合作为鲜活的场景。在会展服务的赋能下,一大批“广州制造”“中国制造”正加速出海迈向全球市场,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加码 蓄力提速

今日的投入就是明日的产出。一季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涌现诸多亮点。

工业投资延续快跑势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3%,比去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下属6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中,有5个行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2.3%)、医药制造业(17.7%)两大重点行业投资继续延续良好增势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张,同比增长2.1倍,为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效应以及打造生物医药高地积蓄势能。

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开工,一季度新增工业投资项目195个,其中今年首季新开工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1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

基础建设投资中,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9.0%、1.3倍,为便利市民出行,以及强化广州交通枢纽能级优势积蓄力量;5G、充电设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加快建设,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延续良好增势,同比增长24.4%。

有力投资不仅为城市经济增长积蓄发展后劲,更是市场对“投资广州”信任度的直观体现。

“顶流”城市 始终“当红”

今年以来,广州人气热度居高不下,“人从众”态势延续。

受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的出行需求叠加带动,全市完成客运量8083.98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其中,航空、铁路、水路客运量在去年同期快速恢复的基础上延续较好势头,同比分别增长37.1%、25.1%和14.4%;机场旅客吞吐量近1960万人次,增长43.1%,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1倍。

在人气高涨带动下,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文旅消费火爆,节庆出游、年味烟火、国潮风尚、游园赏花接力上演,汇聚成文旅市场的“春日协奏曲”,带动1-2月娱乐业、文化艺术业、旅客票务代理、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大幅增长20.9%、44.9%、88.2%和1.1倍。

另一方面,市场热度稳步回升,广州始终“当红”。

从经营主体上看,一季度全市存量经营主体 344.68 万户,同比增长7.7%;新登记量 11.27 万户,增长7.2%。

从民营企业上看,一季度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长9.9%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其中,民间工业投资增长29.3%,占民间投资比重持续提升至32.4%,彰显民间资本对广州实体经济的信心增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当前,广州仍需要克服不同行业修复不够平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供给不足并存,叠加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兴动能支撑还不够强等困难,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待巩固。

接下来,广州更应以打造硬核产业强实力为主要抓手,在市场扩内需、暖主体中夯实“稳”的基础,在产业凝“新”聚力、以新提质中激发“进”的动能,努力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加快好转。

更多阅读

7161.14亿元!广州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

南方+记者 黄舒旻

编辑 钟冠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