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助力“百千万工程”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扎实推进违建治理,抓实相关政策落实、部门联动、巡查督检、查处整改等各个环节,不断巩固提升违建治理成效。
深化建章立制,多部门联动形成防控合力
今年初,东莞市城管局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东莞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的通知》,针对各镇街(园区)“两违”联合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争议问题,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会商研判机制、巡查发现报告和拆除机制,建立执法争议解决机制防止监管缺位,加大联合执法约谈问责力度。
一方面,东莞市城管局配套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中村违建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行为的通知》等,加强制度保障,同时组织执法科室开展实地检查督导,累计出动406人次,构建上下联动、点面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中堂镇还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加强辖区违建案件管控和查处的工作机制,印发实施《关于严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十个一”工作措施》,完善镇、部门、村(社区)三级违法建设防控组织网络。
在小区违建治理方面,樟木头镇还制定《樟木头镇住宅小区违建管控联合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责任,提升小区违建管控治理水平。
严格闭环巡查,片长制强化违建源头防控
对于新增违建,东莞全市加大巡查管控力度,督促城管片长联合村(社区)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现场巡查,核查在建工程项目是否按要求落实“亮牌”制度、是否在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明显位置竖立标志牌,并根据“亮牌”内容对是否存在违反规划许可行为实时核查。对建设与批准内容不符的工程项目,当地城管部门及时纠正、制止并通报至相关部门,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及时报属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快速拆除。
今年以来,东莞共出动城管片长4万多人次开展违建巡查工作,全市敦促1212处在建工程项目落实“亮牌”。
3月27日,中堂城管片长巡查发现该袁家涌一农房不按报建图纸施工,存在违法超建,镇住建局联合镇城管局在次日联合执法,进行快速拆除。
4月22日,寮步城管片长巡查发现民兴路一楼顶存在违法搭建行为,现场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搭建物。4月23日,当事人自行拆除完毕。
基层因地制宜,多措抓好违建防控常态化
在严查严控违建方面,城管系统围绕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减存量”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狠抓农房违建管控,严查快处小区类、产业类、公共配套类等各类违建,新增违建有力遏制,历史违建有序治理,进一步深化“违建红线不能逾越”的共识。
2023年6月起,东莞市城管局在每月召开一次市级拆违现场会的基础上,要求各镇街(园区)每月也召开一次镇级拆违现场会。截至目前,全市共召开拆违现场会411场次,拆除违建面积39.19万平方米。
4月25日,东莞市城管局联合虎门镇在镇口社区组织开展拆违现场会,依法拆除社区内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4栋违法建筑。
2022年,东莞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四部门曾联合印发《东莞市新建住宅小区创建“无违建小区”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新建小区创建“无违建小区”共69个。
寮步、大岭山、茶山、东坑等镇创建5个以上“无违建小区”;樟木头、厚街、万江、石碣等镇以“无违建小区”为契机,形成了三级管控机制。
融入赋码管理,科技赋能创新防控机制
巡查到位是违建管控最有效和基础的防线。早发现、早处置初期违建,能减少执法成本、降低拆违难度。
东莞市城管局指导镇街开展常态化航飞巡查,借助航拍比对技术加大巡查发现力度,及时发现、拆除辖区内各类新增违建。
目前,全市已有20个镇街开展了镇级航拍比对,其中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常态化航飞巡查的镇街达10个。洪梅镇每周进行2次航飞巡查,做到违建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中堂镇今年已完成无人机航拍比对17次,核查发现95宗涉违案件,全部依法依规及时处置;虎门、长安、厚街、寮步、茶山、清溪、东坑等镇通过市、镇无人机航拍和实地巡查互为补充、相互监督的方式,打造“空中+地面”的全方位立体防控体系,形成市镇两级“技防+人防”的违建管控“双保险”格局。
对于纳入2024年启动的108个城中村改造小圈项目,东莞还通过航拍固化建筑物状态严控新增,坚决打击加建抢建搏赔行为。
据悉,接下来,东莞城管系统将对108个小圈项目进行赋码管理,在每个小圈项目出入口、巡查沿线和重点点位设置不少于4个“城市服务码”,落实每个项目指定1名专人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现场巡查,并将巡查管控情况通过现场扫码上报至智慧城管平台,实现闭环管理和智能监管。
南方+记者 马新杰
通讯员 东莞市城管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