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超2米的两栖稻禾秆你见过吗?肇庆田间正酝酿着一股“新”力量→

肇庆发布
+订阅

四月春风,

吹醒肇庆大地,

一股“新”力量正在田间地头澎湃涌动。

它蕴含在一个品种的改良、

一项技术的升级中,

也体现在一张智慧大网的打造、

一个数字系统的构建里。

△李显才 摄

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

肇庆农业在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催动下稳步向前。

加速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禾下乘凉梦”

成为现实

春耕正浓,

鼎湖区沙浦镇的乡间田头,

一台台插秧机来回穿梭,

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从秧盘上依次滑落,

整齐有序地插进田里,

泛着水光的稻田随即披上了一层

绿色新装。

△鼎湖沙浦航拍图。图源 鼎湖发布

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卿芬芳:

“经过不断改良测试,我们公司培育的3个两栖稻品种已经非常成熟,今年将在沙浦镇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产品上市。”

在一畦绿油油的秧苗前,

卿芬芳表示,去年,

该公司来到沙浦发展农业产业,

引进海南优良亲本,

精心培育出适宜本地生长的新品种,

新品种比原亲本有更强的抗旱性、

抗倒伏,米味香醇,产量稳中求高,

营养价值丰富,可成为功能稻。

△鼎湖沙浦某基地利用无人机开展撒肥和植保作业。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梦丹 摄

卿芬芳所说的两栖稻新品种,

分别是黄壳大糯米、黑壳红米和黄壳红米,

水旱两地皆可种植。

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卿芬芳:

“从种植到收成,无需任何形式给稻苗补水,全靠自然的雨水和露水,就能满足稻苗生长直到收割,产量稳定。如果进行精细化管理,产量就更可观。公司背后的科研团队支撑着稻类新品种的研发、培育,稻菜轮作的种植模式和使用有机肥、活性菌肥能提升新品种亩产量,普通糯米亩产约600斤,我们的黄壳大糯米可达1000斤,可以为肇庆裹蒸提供本地原材料。”

△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的两栖稻禾秆超2米。受访单位供图

在庆硕云农业公司的展示厅,

黄壳红米、

黑壳红米的样本标本尤为吸睛。

只见禾秆超过两米,

稻穗低垂、颗粒饱满,

其中一大棵稻禾就能分蘖出80多株。

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卿芬芳:

“新品种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观赏性强。禾秆高达1.6至2.6米不等,待稻谷成熟时,人们来到田间便能体验‘禾下乘凉梦’,助力观光农业和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今年公司计划分别种植黄壳大糯米、黄壳红米和黑壳红米约400亩、900亩和300亩,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主要销往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

今年,

庆硕云农业公司

还引入大疆最新的T60无人机,

实现对农田的快速、

全面监测,

其搭载的遥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

可对农田进行精准施药、

施肥等作业,提高农作物对营养的吸收,

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数字供销”

让农事有了智慧管家

在位于市供销大厦内的

肇庆市数字供销管理系统大屏幕前,

可以见到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

番薯(水稻)种植基地的实时状况。

田地已翻土修整,

屏幕还显示着生产数据,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肇庆市数字供销管理系统,接入数据平台的各个农业基地相关数据一目了然。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摄

肇庆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副科长邝靖敏:

“2016年,市供销社开始探索数字农业,2018年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建立肇庆供销大数据研发中心,搭建肇庆市数字供销管理系统。”

系统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

提供农资农技、

金融、冷链、农产品产销、

产品溯源等多项服务,

帮助农户实时监控种植养殖情况,

并借助电商、短视频、直播等,

形成数字化“供销一张网”。

目前,全市已建有水稻种植、种苗培育、

禽畜水产养殖等供销智慧农业基地25个。

△图源 广宁发布

肇庆市供销社驻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驻村第一书记冯学成:

“去年8月,社岗村番薯(水稻)种植基地装上了数字监控监测系统,成为数字种植示范基地。”

数字监控监测系统覆盖面积约5亩,

除了能实时监控种植数据外,

还能录入每次农事环节的信息、图片,

并能形成二维码溯源。

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该基地番薯的种植地点、环境数据,

何时犁地、插秧、施肥、除草、

收割等一目了然。

肇庆市供销社驻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驻村第一书记冯学成:

“数字溯源保障农副产品绿色安全,有利于品牌塑造,增加了市场竞争力。数字系统的监测管理帮助基地提升了番薯产量,去年,基地番薯亩产2500至3000斤,比一般农田每亩多产200至300斤。”

△图源 广宁发布

2023年,

肇庆市数字供销管理系统升级,

功能板块更完善。

其中的金融服务信用板块

可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和

交易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录入,

形成供销社联农带农信用数据库和“白名单”,

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农资农技、

金融保险等服务。

肇庆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副科长邝靖敏:

“依托数字系统,可以对农户进行免抵押、免担保的融资,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通过粤供易贷、供销e贷等产品,累计向市内企业、农户贷款约2.5亿元,300多个企业、农户受惠。”

“荔枝嫁接术”

助力农旅深度融合

每年3至5月,

是德庆县官圩镇胜敢村鸳鸯桂味荔枝

的嫁接期。

这段时间里,该村荔枝种植园里随处

可见种植户忙碌的身影。

△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胜敢村。图源 德庆资讯

胜敢村是德庆县荔枝种植重点村,

目前种有荔枝2740亩。

经嫁接换种后的鸳鸯桂味荔枝品质好、

价值高、易管理,

大大提高了胜敢村种植荔枝的经济效益。

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妹连:

“糯米糍、黑叶荔枝种植低效。因此在多年前,村中的荔枝种植户探索将糯米糍和黑叶荔枝进行高位嫁接换种,目前该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广泛推广。同等产量下,鸳鸯桂味荔枝的市场价格是普通荔枝的一倍以上。效益增加,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村里计划组成一支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荔枝种植户组成的嫁接队伍,扩大鸳鸯桂味荔枝种植,提高村民收入。”

以技术赋能,

德庆官圩荔枝完成了质的飞跃,

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

也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良产品奖、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图源 德庆资讯

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优化荔枝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官圩镇充分发挥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优先在胜敢村全面铺开高位嫁接,目前已完成嫁接荔枝树约360棵,嫁接面积约20亩,将推动全村荔枝高接换种改造300亩以上。

目前,官圩镇以胜敢村荔枝种植示范基地为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推动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近万亩,主要种植鸳鸯桂味荔枝、糯米糍等品种。

鸳鸯桂味荔枝产业,

推动了当地农旅的深度融合。

官圩镇以荔为媒,不仅成功举办六届荔枝旅游文化节,还积极探索“农业+游游”的发展模式,以“百果争馨,诗韵官马”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打造辐射带动全镇的45公里“休闲运动产业圈”和20公里“观光采摘农业圈”,依托荔枝等地方特色水果,打造集采摘、绿道骑行、农耕文化、生态康养、体育运动于一体的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让市民游客在寻味甜蜜荔枝的同时,游览大好田园风光。

△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图源 德庆发布

不仅实现“禾下乘凉梦”、

更有数字平台助力看天“种地”,

荔枝嫁接价格翻番……

“新质生产力”赋能肇庆农业转型升级,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 源:肇庆供销、鼎湖发布、德庆发布、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周键莹)

编 辑:莫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