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引进1984家!台资企业成惠州经济发展生力军

南方+ 记者

“希望在惠台商回到台湾后,向朋友推介惠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呼唤大家一起来惠州寻求无限未来。”近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到访惠州,其在惠州市台商协会30周年庆典的即兴演讲引发强烈反响。

惠州与台湾商缘相连,人缘相近,文化同根。近年来,惠州、台湾两地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有着良好基础。惠州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984家,投资总额达48.4亿美元,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台资企业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梁维春 摄

市台协协助引进台企近800家

三十而立再出发,携手共进赢未来。4月23日,惠州市台商协会30周年庆典暨第十五、十六届会长交接及理监事就职典礼举行,广大台商台胞欢聚一堂,共谋发展,共商未来。惠州市领导现场为第十六届会长黄建智及监事长周叔慧颁发牌匾。

1994年由惠州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惠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是在惠州投资的台商社团组织,成为广大在惠台商、台胞、台属“温暖的家”。会馆设于惠州市惠城区江北24号小区,这也是全国台商协会唯一一所非营利性的会馆。

目前,惠州市台商协会下设24个联谊会,会员企业有639家。据统计,协会为惠州协助引进台(外)资企业近800家,投资总额12.3亿美元,为各项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1.3亿元。

三十年来,惠州市台商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联系政府、团结广大台商,积极牵线搭桥、以商引商,在促进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惠台两地交流合作、服务台资企业投资创业、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惠州市台商协会新一届会长黄建智,为“台二代”,深耕惠州皮革行业十余载。

作为新任会长,黄建智表示,迈入“而立之年”的惠州市台协,接下来将一如既往地以团结、交流、服务、发展为宗旨,密切联系政府,团结广大台商,提升台协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惠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交往,向台湾同胞大力推介惠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城市形象和产业优势,吸引更多台商落户惠州、投资惠州、建设惠州。

“希望惠州市台商协会继续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者、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台协’创新发展的建设者。”惠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赖建华表示,惠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广大台商台胞在惠州的工作生活,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暖企政策,提供更优更好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

打开惠州商业版图,台资企业分布广泛,产业齐全,主要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灯饰、农产品、工艺品等20多个行业,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台商在惠州落户生根、茁壮成长

地处珠三角东岸的惠州,是台商早年来大陆投资的热土之一。三十多年来,广大台商拥抱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机遇,扎根惠州,不断做强做大,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

早在1984年,惠阳芦洲鳗鱼场的成立,拉开台商在惠投资的序幕。惠州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984家,投资总额达48.4亿美元,投资1亿美元以上规模台资企业17家,广东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台资企业共23家。

台湾瑞智精密集团与TCL联手,成立TCL瑞智(惠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目前,惠州台资企业以加工及出口贸易为主,华通电脑、南亚塑胶、李长荣橡胶及环荣电子等企业成为“领头羊”。

位于大亚湾新兴产业园的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为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在惠发展规模较大的台资企业。2022年投产的环荣电子,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3年总产值攀升至40亿元。

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惠州这片兴业沃土。“在惠州,从PCB到包材、塑胶线,我们都能够找到很好的供应商,我们的客户华星光电也在惠州。”在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大毅看来,惠州新材料产业链非常完整,是一片非常适合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投资乐土。

当前,旅游业迎来新机遇。位于惠阳区的亚维浓生态园(惠州)有限公司,2023年以来增资扩产3000万元,新增10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带动农户超1600户,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除了投资兴业,历经数十载辛勤耕耘的众多台商,在惠州落户生根、茁壮成长,甚至连“台三代”都已在惠州成家立业。

仲恺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图片来自惠州发布

持续开展惠台暖企行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惠州正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台资企业总体上呈现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态势,惠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广阔。

省委台办副主任方涛在参加惠州市台商协会30周年庆典活动时呼吁,希望广大台胞台商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中来,共同为巩固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广大台企和台商是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近年来,惠州市委统战部(市台港澳事务局)持续扎实开展“台资高质量发展”行动和深化“惠台暖企”行动,致力为台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台资台企高质量发展。

去年,惠州市委统战部制定《惠州对台经贸工作“双行动”主要工作安排》,积极主动靠前服务,想方设法帮助台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提振台商在惠发展信心。同时多次走访20多家台企宣传惠台相关政策,引导台资企业用好用足省、市出台的暖企政策。

两岸青年“双向奔赴”,成就海峡美丽风景。惠州在惠阳和仲恺建设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构建发展平台,营造两岸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过去三年,惠州还与东莞联合承办了第八、九、十届台湾青年岭南行“国防学习体验营”活动,邀请两岸青年共200多人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东征博物馆、东湖旅社、东江纵队纪念馆等,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强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引导更多台湾青年主动投身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

■声音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

台商在惠州有无限商机

4月23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受邀参加惠州市台商协会30周年庆典活动,其间还前往惠州西湖、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等地参访。

“惠州别名‘鹅城’,起源于一位仙人骑着木鹅经过惠州时,看到这里山明水秀,实在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便在惠州长住下去了,木鹅也化为飞鹅岭。”在庆典活动发表即兴演讲时,洪秀柱向广大台胞“科普”了惠州鹅城这一有趣传说。

在洪秀柱看来,惠州正好处在广州、东莞、深圳交会的核心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国土开发强度仅10.9%,有较大的可拓展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惠州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历史使命,台商来到这里可以发现无限的商机和机遇,有更好的未来。

“神州大陆给台商朋友那么多创业机会、协助,让台商朋友在这边耕耘,有了很好的收获和结果,甚至连第三代子孙都已经在大陆成家。”洪秀柱表示,希望在惠台商回到台湾后,向朋友推介惠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呼唤大家一起来寻求无限商机和美好未来。

“两岸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要忘掉自己的民族魂和民族根。”洪秀柱呼吁,两岸同胞要多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才能推动两岸更加融合发展。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必定复兴。

南方+记者 糜朝霞 梁维春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